[实用新型]经皮负压给药治疗器无效
申请号: | 00206314.X | 申请日: | 200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188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14 |
发明(设计)人: | 董国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国臣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黄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皮负压 治疗 | ||
一种由罐体、阀门、移动敷药活塞、顶盖与抽气器具连接组成可产生负压作用的经皮负压给药治疗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以往负压能量在医疗保健上的应用,最早的是中国的拔火罐疗法。随后出现了局部负压治疗机、真空治疗机等,虽然比拔火罐疗法安全、简便,但应用范围和治疗原理与拔火罐疗法相同。1985年本发明人首次将负压器与激光、射线结合进行局部照射和穴位治疗并申请了《一种放射线照射装置》被授予发明专利权,专利号85109066.1。之后,相继出现了磁疗针灸等利用负压疗法的装置,但是这些装置归结一点是一种物理疗法,均没有利用负压的原理,通过皮肤给药的功能。
众所周知,1981年美国首创经皮给药系统(TDS)产品上市以来市场销售额大幅度增加,经皮给药品种发展十分迅速,居各种药剂增长之首。但是,由于皮肤屏障性能及透过皮肤后药物滞留形成贮库,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适宜于通过一定面积吸收能达到有效血浓度的药物。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尚无一种临床实用化的装置和设备。本发明经皮负压给药治疗器,在对负压原理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后,纠正和补充了传统的负压理论并改革了负压给药策略,有效地解决了经皮给药的重点和难点,为经皮负压给药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发明经皮负压给药治疗器的目的是,克服以往的负压疗法装置通过皮肤给药难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缺陷,及重点解决经皮给药的皮肤角质层屏障作用的关键技术和药物透皮后的滞留形成贮库的难点。经皮负压给药治疗器利用负压原理,先使皮肤角质层间隙增大或断裂、角质颗粒层疏松间隙变大、毛细血管扩张等一系列有利于药物渗透的变化,然后使药物置于活塞敷药器上与皮肤直接接触,在环形负压器作用下使药物加速透皮吸收并进入体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性好、经济的技术创新方法。
本发明经皮负压给药治疗器是这样实现的:
经皮负压给药治疗器是由形似中华古钟的两个负压罐体、内部为中空的园形负压罐体、其外部为中空的环形负压罐体,在园形负压罐的上部顶端开口处橡胶阀门装在园形通气管内,通气管和移动管柱相连;环形负压器罐体的上端也同样装有橡胶阀门。使用时可用抽气器具,如真空泵、抽气枪(唧筒)、捏皮球等均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经皮负压给药治疗器作一详细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负压器罐体,(2)园形负压器罐体,(3)环形负压器罐体,(4)通气管,(5)橡胶阀门,(6)移动管柱,(7)顶部管柄,(8)密封移动敷药活塞,(9)园形负压器罐体下口,(10)环形负压器罐体下口,(11)逆向阀座,(12)逆向式通气阀瓣,(13)阀座通气孔,(14)环形嵌入口,(15)环形沟槽,(16)顶(帽)盖。
首先采用透明医用工程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外形似古钟状的经皮负压给药治疗器的负压罐体(1)的内部成型为园形中空负压罐体(2),在园形负压罐体(2)的外周成型为环形负压罐体(3),在园形负压罐体(2)的顶端内管壁为园管状,内装有和顶部管柄(7)相连的中空园柱状的推拉移动管柱(6),在顶部管柄(7)内为通气管(4)内装有橡胶阀门(5),移动管柱(6)的下端为环形沟槽(15),其沟槽处同密封移动敷药活塞(8)的上端的环形嵌入口(14)相连。橡胶阀门(5)的逆向阀座(11)嵌入通气管(4)内,逆向阀座(11)的上端为逆向通气阀瓣(12),逆向通气阀瓣(12)的中央有阀座通气孔(13),罐体(1)下部为平开口状,在密封移动敷药活塞(8)和环形负压器罐体上端同样设有橡胶阀门(5),在橡胶阀门的顶端装有顶(帽)盖(16),此即为经皮负压给药治疗器;也可以将负压器罐体设计成方形或多边形的联体结构的经皮负压给药治疗器。
一、经皮负压给药方法
经皮负压给药不同于常见的负压拔罐内给药及现有的经皮给药方法。
1.负压罐体:由环形负压器罐体与圆形注射器式给药负压罐体组成的一体负压器,环形负压器为负压区,圆形负压器为给药区,负压区和给药区可互换。
2.给药方法:给药前先启动圆形负压器对局部皮肤施以负压作用后,将皮肤局部外用粉剂,半固体或液体制剂用给药负压器的注射器式的管芯推压至给药剂经过负压作用后的皮肤和环形负压器的负压吸附作用,发生有利于药物透过皮肤的改变。
3.药物透过皮肤的途径和方式:
经皮给药在负压作用下,药物透过皮肤的途径,即透过主要屏障角质层的过程有两种主要的扩散途径,一是穿过断裂的角质层扩散,二是通过角质细胞的间隔破环增大的间隙扩散,部分是经局部皮肤附属器渗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国臣,未经董国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63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筒洗衣机运行状态显示装置
- 下一篇:电磁扫描防盗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