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打击飞机和空中伞兵的炮弹无效
申请号: | 00207371.4 | 申请日: | 200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164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红 |
主分类号: | F42B12/00 | 分类号: | F42B12/00 |
代理公司: | 唐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5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打击 飞机 空中 伞兵 炮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国防军用武器,特别是一种用于打击飞机和空中伞兵的炮弹。
现有技术中除导弹外,在打击空中目标特别是机群或伞兵时,各类炮弹尚不能随机应变选择弹头的爆炸时机,由此而影响了弹头的杀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任意用遥控器选择弹头爆炸机会、且拥有触点式引爆及自毁装置和自动显示弹头飞行里程的用于打击飞机和空中伞兵的炮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弹头、弹壳组成,弹头头部外侧装有碰撞支点,内侧设置该支点的一对触点,弹头内还装有点火引爆器、引爆电源、延时1秒电源开关、遥控接收器触点、自动毁灭定时器,所说的点火引爆器、引爆电源、延时1秒电源开关三者构成的支路分别与支点触点、遥控接收器触点、自动毁灭定时器形成三个并联的引爆回路;延时1秒电源开关的拉线固定在弹壳上,弹壳内装有弹壳电源开关,该开关的拉线固定在弹头上,弹壳底部装有里程显示器及与该显示器连接的里程固定遥控接收器,所说的弹壳电源开关通过连接导线与里程显示器及里程固定遥控接收器形成自动显示回路;与所说的遥控接收器触点和里程固定遥控接收器配合的遥控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任意用遥控器选择弹头爆炸时机,无论空中领域、远近目标都可随机应变达到最佳杀伤范围,特别是对机群、众多伞兵更具十分良好的杀伤威力。
2、该炮弹不使用时(指不发射),所有的引爆电源电路均不接通,无论储存、运输、使用都安全可靠。
3、该炮弹发射后,弹壳上的里程显示器可不断地显示弹头与发射基地运行的距离,当弹头爆炸后,又可准确地在弹壳上固定显示发射基地至弹头爆炸点的距离。
4、该炮弹具有的自毁装置可使偏离目标的炮弹在不至造成伤害的情况下自动引爆,同时也可避免炮弹落入敌方造成泄密。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弹头、弹可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碰撞支点1、支点触点2、弹头3、点火引爆器4、引爆电源5、延时1秒电源开关6、延时1秒电源开关拉线7、弹壳电源开关8、弹壳9、连接导线10、里程固定遥控接收器11、里程显示器12、线路保护外壳13、弹壳电源开关拉线14、自动毁灭定时器15、遥控接收器触点16、遥控发射器17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弹头3头部外侧安装碰撞支点1,内侧设置该支点1的一对触点2,点火引爆器4、引爆电源5、延时1秒电源开关6、遥控接收器触点16、自动毁灭定时器15也安装在弹头3内,所说的点火引爆器4、引爆电源5、延时1秒电源开关6三者构成的支路分别与支点触点2、遥控接收器触点16、自动毁灭定时器15形成三个并联的引爆回路。延时1秒电源开关拉线7固定在弹壳9上,弹壳9内安装弹壳电源开关8,该开关的拉线14固定在弹头3上,弹壳9底部装安里程显示器12及与该显示器连接的里程固定遥控接收器11,所说的弹壳电源开关8通过连接导线10与里程显示器12及里程固定遥控接收器11形成回路。本实用新型一经发射弹头3脱离弹壳9时,延时1秒电源开关6和弹壳电源开关8就立即打开(接通),此时里程显示器12即不断地显示弹头3的飞行距离,这样发射基地的遥控人员根据雷达测试飞机与发射基地的距离,再根据里程显示器12显示的距离,就可为发射基地提供最佳的打击飞机和伞兵的遥控爆炸时机。当弹头3爆炸时,即遥控发射器17发出引爆指令时,里程固定遥控接收器11即给出指令,使里程显示器12停止显示并固定当前显示记录。同时,延时1秒电源开关6的接通为实现三种引爆方式提供了前提条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个并联的引爆回路给出了三种引爆方式,其一,发射基地用遥控发射器17闭合遥控接收器触点16,导通引爆回路使弹头3爆炸;其二,依靠弹头3顶部的碰撞支点1及其支点触点2导通引爆回路使弹头3爆炸;其三,通过自动毁灭定时器15导通引爆回路使弹头3爆炸。
本实用新型的弹壳电源开关8及其连接导线10设置在线路保护外壳13内,该线路保护外壳13安装在弹壳9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红,未经李国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73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