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棒球助练器无效
申请号: | 00208407.4 | 申请日: | 200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189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14 |
发明(设计)人: | 路迪·嘉林顿;郑珍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成益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棒球 助练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帮助棒球爱好者进行击球练习的助练装置。
棒球手们要经常进行击球练习以便于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一个击球员在训练时,一般需要投手,接球手与守场员。一旦投手掷出棒球,而击球员击空时,接球手必须要接到此球,守场员必须能及时救回险球。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一个棒球手没有技术精湛的训练伙伴,或在少于三人的情况下想练习击球技艺能否可行呢?这时,就需要棒球手能够在没有投手,接球手和守场员的情况下,可以单独进行训练。
为解决这个问题,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并研究出各种办法。这些办法一般是针对在只有一个不太熟练的助手做陪练的情况下的研究。一些办法是采用一根坚韧的绳子的末端和球相连,棒球可以在以绳长为直径的空间内供棒球手做击球练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克鲁泽尔的专利NO.3469840,赖特的专利NO.3550937,霍恩的专利NO.3558134,布斯的专利NO.3754761等等。这些专利并没有什么先进的训练方法,只是在降低成本和复杂性上提供了一些比较好的办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陪练者不需要娴熟的投球技术就可以为击球员反复投球的棒球助练器,击球员可以击打陪练者投出的棒球进行击球练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棒球助练器,包括两条并在一起的绳子1。它的特殊之处是,两条绳子1穿过一只可在两条绳子1上滑动的球体2。两条绳子1的始端各连接有一只手柄3。
因为球体2穿在两条绳子1上,将球体2移到绳子1的始端附近,将两条绳子1的末端固定住,操作者(投手)两只手分别握住两只手柄3将两条绳子1拉紧,使两条绳子1合并在一起,两只手将两只手柄3突然向两边拉开,或者一只手将一只手柄3突然向一边拉开。此时,两条绳子1被手柄3拉动向两边张开,驱动球体2沿两条绳子1快速滑行。击球员可以挥动球棒24击打快速滑行的球体2,将球体2击回,使球体2朝相反方向飞回绳子1的始端。
本实用新型的两条绳子1的长度和粗细相同。
绳子1可以采用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制造,也可以用其它合适的材料制造。绳子1要有合适的长度和粗细,例如直径为1/16英寸,或者其它合适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必须有一个操作者作为投手来投球,击球员进行击球练习。有时还可以由第三者作为接球手参加,但不需要守场员。
在没有接球手参加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如下改进,两条绳子1的末端装有用于向固定物上连接的固定装置4。
固定物可以是一根柱子、一棵树、一扇门或者其它合适的物体,固定装置4能够将绳子1的末端固定在固定物上,以便于操作者(投手)用手柄3拉紧绳子1。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4可以大体呈“回形针”状。
由于固定装置4呈“回形针”状,绳子1的末端可以系在固定装置4上,将固定装置4绕过固定物后,再勾住绳子1就可以将绳子1的末端固定在固定物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增加末端缓冲器6,末端缓冲器6的作用是当击球员漏击球体2时,它可以对球体2进行缓冲,防止球体2直接撞击固定物。末端缓冲器6一般采用弹性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末端缓冲器6可以采用两种连接方式。
一种连接方式为,两条绳子1的靠近固定装置4处安装有末端缓冲器6。
这种连接方式中,末端缓冲器6被固定在绳子1的靠近末端处,然后绳子1继续延伸较短的一段长度,其末端再与固定装置4连接。
另一种连接方式为,两条绳子1的末端固定在末端缓冲器6的一侧,绳子15的一端固定在末端缓冲器6的另一侧,绳子15的另一端安装有用于向固定物上连接的固定装置4。
这种连接方式中,绳子1的末端直接固定在末端缓冲器6上,再增加一条较短的绳子15,绳子1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末端缓冲器6和固定装置4上。
本实用新型的末端缓冲器6呈圆盘状。
末端缓冲器6可以用橡胶制造,也可以用其它合适的材料制造。
在有接球手参加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如下改进,还包括接球器16,接球器16的前面为凹面17,后面为凸面18;两条绳子1的末端固定在凹面17的中央部分,凸面18上具有手柄20。
接球手可以握住手柄20进行接球,当击球员漏击球体2时,球体2飞入凹面17内。
本实用新型的凹面17的中央具有固定环19,两条绳子1的末端固定在固定环19上。
本实用新型的手柄20大体呈“U”形,它的两端固定在凸面18上。
本实用新型的手柄3大体呈“D”形,绳子1的始端连接在手柄3前面的弧形部分7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成益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成益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84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