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休闲拖车无效
申请号: | 00208929.7 | 申请日: | 200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4171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春景;黄朝琴;黄全来 |
主分类号: | B62K27/00 | 分类号: | B62K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史欣耕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休闲 拖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携带儿重的一种拖车。
现有自行车上的拖车如图1所示:其于底盘骨架10的二侧各组立一轮子20,二侧的前、后端分别设前、后支杆30、40,同侧的前支杆30、后支杆40的顶端相连,二后支杆40上有横杆50并于上部设车罩60,底盘骨架10可与自行车以连杆70相连接。这种结构缺点是:1、体积大,占用空间多,收藏不便;2、除用于与自行车连挂外,无其它用法,实用性较窄;3、无法单独使用;4、其必须与自行车相连才有用,所以使用相当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合缩小体积并多样化使用的休闲拖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休闲拖车,其于底盘骨架二旁的旁侧支杆内侧设立与其平行并列的杆体,于旁侧支杆与杆体间组设轮子,并在底盘骨架前端二侧下方组设一组接板,且于其中一组接板上枢设一延伸杆,再于该端二侧上方各枢设一前支杆,并在前支杆上枢设一后支杆,该后支杆的另端与底盘骨架后端二侧枢接;其特征是:于该组接板的二侧竖壁上各设有三只相互对应的穿孔,中间处的穿孔供一轴杆穿设,组接板前方的穿孔与延伸杆上的固定孔相连接或组接板后方的穿孔与延伸杆的固定孔相连接,将朝前或朝后的延伸杆固定;后支杆的上、下杆间组设一折合关节,且前支杆受其连动平置于底盘骨架上方;又于后支杆上端间设一把手,把手的二侧各有调整角度的关节,二相互嵌接的组立杆,在当延伸杆呈反折朝后时插接固定底盘骨架的枢接处。
上述设计,藉后支杆可被凹折收合,并使前支杆平置于底盘骨架1上方,达到具有折收功能缩小体积,便于放置的效果;并且既可作拖车,又可作推车,可视身高调整手推角度,又达到了多样化使用的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实施例再作进一步说明。
图1现有休闲拖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相搭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底盘骨架与延伸杆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产用新型折合关节立体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折合关节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调整把手角度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关节结构组合剖面侧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关节结构组合剖面主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组立杆与底盘骨架间相关结构分解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组立杆与底盘骨架间相关结构组合图;
图11、12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11的组合剖视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组合的整体外观侧视图;
图15本实用新型收折动作示意图;
图16-18本实用新型收折动作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本实用新型收折后的示意图;
图20、21本实用新型的收折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22本实用新型调整把手角度示意图;
图23本实用新型调整把手角度侧视图;
图24本实用新型调整把手角度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春景;黄朝琴;黄全来,未经徐春景;黄朝琴;黄全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89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