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电动机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09155.0 | 申请日: | 2000-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4180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光辉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L1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电动机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自行车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是一种在控制箱内设有控制电路以及连设于控制电路的磁通感应单元,控制电路并通过磁通感应单元所送来不同的磁通量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的方式直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以改变自行车行进时的速度。
随着时代潮流的快速改变,交通工具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由于工业水准的不断提高;绝大多数传统的交通工具,其动力来源依赖于石油,在大量开采的情况下,原油资源已逐渐减少,同时在炼油及运输过程中如有意外,随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冲击,且汽车所排放的废气亦无时无刻地有害于大众的呼吸系统,不管基于上述的何种原因,寻求无害的替代能源有迫切需要,而“电力”则是首先被考虑的一种能源。
虽然以电力来取代汽油作为动力来源,在原理以及目前的工业技术均有其可行性,但是目前电池的蓄电能力在实际使用上无法满足汽车长途驾驶的需求。
另一种交通工具“自行车”,则面临另一个问题,虽然自行车不需消耗能源没有任何公害,但因其完全依赖人力驱动,且速度较慢,因此,一般人多半不将其当交通工具使用,而偏向于休闲时用。
基于上述两种交通工具所面临的问题,于是有电动自行车开始问世,由于电动自行车对于电力的消耗远低于电动汽车,为目前一般的蓄电池所能胜任,自行车一旦使用电力来驱动,可以大大提高其行进速度。
目前所见的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驱动控制器,如台湾申请第84211552号的“电动自行车动力电动机的驱动控制器”,是一种利用一单向离合器啮合于自行车的传动链条上来单向传动一中心轴,中心轴上组装有一容置于封闭壳体内的行星齿轮组,行星齿轮组外围的自由齿轮传动一设有一拉杆的齿轮凸盘,该拉杆经由一设在壳体的弧形孔延伸出壳体外,再连接于一可变电阻的滑杆上,上述自行车踩踏的力量会经由单向离合器与中心轴传递到行星齿轮组,行星齿轮组会将所输入的力量转换为相对的扭力并使拉杆产生相对的位移,使得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亦产生相对地变化,以改变输入该自行车电动机的电流强度,来达到控制电动机所输出的转速或转矩的目的。
虽然前述的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电动机的驱动控制器具有无段控制电动机输出转速,在长时间使用时不会造成骑车人过度疲惫等诸多优点,但其在使用与制造上仍存在若干缺陷,例如:
(1)制造成本高:由于电动自行车需要一组行星齿轮组与一可变电阻,才能将踩动力量转换成驱动电动机的信号,该行星齿轮组属精密零件,相对地会提高产品的造价,而提高成本。
(2)电动化不完全:该电动自行车虽然设有动力电动机,但是其驱动的前提仍需要骑乘者踩踏,该电动机所提供的仅为辅助动力,其方便性仍无法与汽车或摩托车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动机由磁通感应单元配合控制电路控制,不需踩踏即可直接加速的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控制装置,而由磁通感应单元所输出的磁通量将改变控制电路的输出脉冲宽度,以调整自行车前进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是通过控制电路的回路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刹车及电动机过载时会通过控制电路上的继电器执行自动断电,切断传输制电动机的电源,避免电动机的不当运转,不但可延长电动机的使用寿命,更能提高本实用新型行驶中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控制电路,还包括一个磁通感应单元;
磁通感应单元包括一个感应线圈座,其上设有一个感应线圈组,感应线圈组间穿设有一滑杆,滑杆一端伸入感应线圈组,滑杆另一端通过线体连接自行车把手上的加速器;
感应线圈组和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以脉冲调制方式控制电动机转速。
其中:所述磁通感应单元的一感应线圈座中央形成有一个凸块,凸块形成有一穿置所述滑杆的定位孔;
感应线圈座前端设有一个L形定位片,定位片上形成有供滑杆另一端穿出的穿孔。
其中:所述滑杆的一端位于线圈中移动,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片,并形成一连接部,且滑杆靠近中央处形成有一段调整螺纹,设有一个用以调整滑杆位于线圈中的长度的调整螺帽;
滑杆上套设有一个弹性结构,弹性结构位于定位片及凸块间。
其中:所述弹性结构为一弹簧。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一个PWM控制单元,其输入端和所述感应线圈组连接;
一个电动机驱动电路,其输入端连接PWM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电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光辉,未经陈光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91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