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前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09391.X | 申请日: | 200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293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刘振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振起 |
主分类号: | B60Q1/06 | 分类号: | B60Q1/06;B60Q1/08;B60Q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韦庆文 |
地址: | 102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 车前 照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自动调整照明方向的机动车照明装置。
众所周知,机动车一直采用固定式前照明装置,即当车辆转弯时,灯光与车体同步而不随方向盘及车轮转动。这样,当驾驶人员急于观察转弯区路标、引示物或路况时,由于滞后的灯光照明对这一转弯区起不到照明作用,导致观察效果极差。这时如果出现突发物体,容易使驾驶员措手不及。特别是在山路中行使时,这一缺陷就更为突出。在驾驶过程中,当转弯路面占山路的95%以上时,由于滞后的光线照明给驾驶人员形成的侧面偏差感、路况错位感和弯路凹视的眩误现象,会严重地影响驾驶人员对前方弯路的观察判断力。事实上,在山路驾驶中由于驶入转弯误光区而掉入山涧造成车毁人亡的事件数不胜数。一般而言,驾驶人员从观察到的景物及物体到大脑做出支配反应操作形成,最少需要0.1-0.5秒的时间。据统计,由于这种机动车前照明灯光滞后原因导致的撞车交通事故占事故率的50%以上;出于同样的原因,在夜间弯路会车时,由于相互灯光的影响,侧间距离产生的误差而导致车辆相撞或连锁性伤人事故率也占10%左右。因此,开发一种能够适应转弯时照明需要的机动车前照明装置实为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机动车前照明装置不能适应转弯需要的缺陷,提供一种灯光可以与方向盘及车轮同步转动,因此能够照亮转弯区、便于观察转弯区路标、引示物和路况等的的机动车前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照明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前照明装置,包括前灯、方向盘、方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与方向拉杆相连的传动装置、使前灯转向的随动装置以及连接传动装置和随动装置的钢芯油线;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方向拉杆上的一级转向器,固定在前桥上并与一级转向器相连接的二级转向器。上述的一级转向器可以依次包括下列零件:固定在方向拉杆上的固定卡环,与固定卡环套接的转向臂,一端与转向臂插接另一端连接二级转向器的包括键芯和键套的可伸缩滑键动臂;所述的键芯和键套的外端和转向臂与滑键动臂的连接端分别带有接头。上述的二级转向器可以依次包括导向主臂、主轴、导向拨杆、滑件和滑道;其中导向主臂的一端与一级转向器的滑键动臂的接头或接头相连接、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主轴上;所述的导向拨杆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主轴上,另一端垂直伸出一个拨轴;所述滑件的前半截平面中央有一容纳拨轴的长方形豁口、后半截上下平面上至少有一个与长方形豁口垂直的滑道凹槽。上述的随动装置可以包括前灯中轴托架、钢芯固定连接器、动向臂杆和与动向臂杆相垂直固定的前灯转向轴,前灯固定在前灯转向轴上;所述的两根钢芯油线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滑件上,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钢芯固定连接器上。
为了便于理解和更清楚地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照明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权限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下面的附图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示意图。其中,接头8和接头10,接头9和接头19因分别相接而在图中重叠。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随动装置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前照明装置,包括前灯、方向盘、方向拉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与方向拉杆1相连的传动装置、使前灯转向的随动装置以及连接传动装置和随动装置的钢芯油线2;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方向拉杆1上的一级转向器,固定在前桥上并与一级转向器相连接的二级转向器。
具体实施时,上述的一级转向器可以依次包括下列零件:固定在方向拉杆1上的固定卡环3,与固定卡环3套接的转向臂4,一端与转向臂4插接另一端连接二级转向器的可伸缩滑键动臂7;所述的键芯5和键套6的外端和转向臂4与滑键动臂7的连接端分别带有接头8、接头9、接头10。一级转向器的作用是将方向拉杆1的平动转化成滑键动臂7的摆动。
具体实施时,上述的固定卡环3可以通过安装于其上部的轴承11与转向臂4相套接。固定卡环3可以包括上、下两部分,两端设有固定架穿钉孔,通过螺丝将上下部分扣紧。在固定卡环3上部设有水平安装的轴承,由于轴承本身就具备转动灵敏、无空缝间隙的特点,固定卡环上的轴承不但使转动更灵敏、减少了转动时的阻力,也可以提高整个系统做功的精确度。转向臂4设有带孔的扁形接头10,扁形接头10的平面与地面垂直,通过穿钉、销栓等与滑键动臂7相连接,这样可以使滑键动臂始终与转向臂摆动角度一致,而又能相对于地面上下扭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振起,未经刘振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93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