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式干燥灭菌机无效
申请号: | 00209839.3 | 申请日: | 200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506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仁 |
主分类号: | F26B3/34 | 分类号: | F26B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干燥 灭菌 | ||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将干燥与灭菌两道工序置于一体,具有光机电一体化的电子式干燥灭菌机,属于电子机械技术领域。
干燥与灭菌技术在生产领域涉及面很广。目前现有技术多是专用设备分体进行。如食品、药品、茶叶烟草在干燥与灭菌上多是用两套设备,有时还要动用国家不提倡的钴60射线来完成。目前所采用的设备多是燃煤(油)锅炉产生的热汽流方法。较先进的是远红外线和微波,其中微波技术可以综合使用,但受功率和耗电的影响,满足不了一般工厂的要求,推广不多。目前生产领域对干燥与灭菌工艺一般是采用:清洗→干燥→注水成型→再干燥→灭菌。如食品饮料、中西药品、茶叶烟草等生产领域。粮食和种籽工业的干燥上目前多数采用塔式烟道气方式。干燥中不能灭菌,国家标准允许干燥后粮食、种籽的安全水份是14%。但有些细菌在这样的水份标准下仍可以繁殖。特别是种籽中的细菌如不在干燥中杀灭,将直接影响对下代的繁殖。
本实用新型针对前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子式干燥灭菌机,本专利技术,作为干燥灭菌的能源是短波电场,它可以穿透到介质内部,使介质在短波电场作用下被极化产生的摩擦阻力,使其自身发热并向外蒸发水份。来达到干燥目的。在干燥的同时含在介质中的各种细菌和虫卵同时被杀死。因为细菌和虫卵都具有生命力,都是由水、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及无机物等构成的有生命的凝聚态介质。因此它的损耗角δ要比被干燥的介质大,所以介质被干燥过程它会被超前于介质吸收电能产生的高温杀死。这时介质自身在没有产生高温的条件下完成干燥灭菌过程。保持了介质的原有品质不被破坏。由于短波电场干燥灭菌是直接加热,热效率可达65%以上。既节约能源,也不污染环境。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构思为:由同轴电缆将短波电场送到设在干燥灭菌隧道中间的工作电容正极。工作电容正负极之间装满被干燥灭菌物料,物料在短波电场作用下被极化时向外蒸发水蒸气。经过通风排潮装置,将干燥灭菌过程中移出的水蒸气排走,被干燥灭菌物料进出隧道时,由设在隧道中的传输机构完成。
下面附图和实施实例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图(2)为工作电容正极板箱图;
图(3)为工作电容箱中排潮通风通道图;
图(4)为工作电容负极板图;
图(5)为工作电容负极板束风罩图;
参照附图:
图(1)1为工频控制柜,2为短波电子发生器柜,1、2表面似一个整体,其内部却严格隔离屏蔽,工作时由同轴电缆3将短波电场传送给干燥灭菌隧道6中的图(3)正极板5上。4、5是通风排潮装置,通过风机将干燥灭菌时介质蒸发出的水蒸气排出室外。
图(2)是设在图(1)干燥灭菌隧道6中的工作电容正极板箱,其中正极板5由2mm厚的紫铜板制成,其上钻满φ3mm的小孔1,作为通风排潮气孔。正极板框架2由高强度绝缘材料制成。正极板箱图(2)的几何寸为长1200mm、宽600mm、厚200mm。正极板箱中装有四只紫外线消毒灯管3,每只40W,作为空气过滤装置,防止通风排潮时空气中的杂菌污染被干燥灭菌的物料,工作时不必外接电源,由短波电场辐射点燃。由氖灯4监视电场工作状况。
图(3)是正极板箱内架设的加强板、板中留有通风孔道1、2,作为排潮气孔。
图(4)是设在图(1)6中工作电容负极板,它与图(2)对应安装在图(1)隧道6中,其对应间距为100mm-300mm可调。由紫铜方管框架1和φ14mm紫铜管2组成。框架上铣有半园型豁口,将紫铜管铺在其中。紫铜管4间留有4mm缝隙,作为通风孔道。图(4)中的紫铜管2既是工作电容的负极板又兼作物料传送行走的拖滚,省去了繁杂的机械传动装置,工作时3和大地相接,满足了短波电场的安全指标。
图(5)1、2是设在图(4)负极板下部的束风装置,它和图(2)1、6,图(3)1、2形成通风排潮对流通道。以排出干燥灭菌物料蒸发的水蒸气。通风排潮的风源取自电子发生器工作时冷却下来的热风,其温度可达75℃-80℃,对物料进行正向排潮。既提高了干燥效率,又节约了能源。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可行。便于实施、有推广价值,可广泛应用于粮食种籽、食品医药、糖果饮料、皮革纸张、书本纸币、茶叶烟草、纺织印染、天然橡胶和各种包装材料等生产领域的干燥灭菌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仁,未经于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98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伏式野外内燃机废气热能回收器
- 下一篇:一种电化学治疗仪的新式电疗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