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缸外燃式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00212174.3 | 申请日: | 200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314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23 |
发明(设计)人: | 蔡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裕清 |
主分类号: | F02B75/40 | 分类号: | F02B75/40 |
代理公司: | 辽宁利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枢 |
地址: | 110001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缸外燃式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缸内燃式发动机的结构改进。
发动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是应用最广的动力装置,通过它可以把燃油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动能。无论是地上跑的机动车、火车,还是水上的轮船,天上的飞机都离不开发动机,可以说,没有发动机,就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目前发动机的汽缸传动机构是采用内燃方式驱动活塞来产生动力的。通过汽缸内装设一点燃机构产生热能,热能转化为热压力使活塞作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飞轮运转产生动力。然而,这种内燃式汽缸容易在汽缸内产生积碳,造成活塞及气缸内壁受损,使气缸使用寿命减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点机构设置在汽缸外,汽缸内不产生积碳,活塞和汽缸内壁不受损,从而延长汽缸使用寿命的双缸外燃式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
双缸外燃式发动机,包括主气缸,副气缸、飞轮及偏心轮。其中,主、副汽缸内空间均为密闭,主、副汽缸间设有循环管相互导通,在主、副汽缸内均设有活塞,每一活塞的底部与活塞杆固定连接。飞轮固定在支轴上,支轴两端各设一偏心轮,在偏心轮上各设一偏心杆,两个偏心杆分别与两个摆动杆的一端轴连接,两个摆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活塞杆的下端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汽缸顶部外,配设有燃点机构产生热能,使主汽缸内产生热气压力,而此时副汽缸活塞向下推动而经循环管推送一压力至副汽缸内,此时副汽缸活塞到达上死点,此股气压送入副汽缸,正好将活塞向下推动,而主汽缸因活塞下移使上方空间变大、压力亦减小,因此在飞轮转动惯性作用下,经连杆驱动主副汽缸活塞,从而产生二汽缸活塞的上、下往复动作而使飞轮持续运动以产生传动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汽缸内不产生积碳,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为主汽缸、2为副气缸、3为飞轮、4和5为活塞、6和7为活塞杆、8和9为散热片、10为循环管、11和12为偏心轮、13和14为偏心轴杆、15为支轴、16和17为摆动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双缸外燃式发动机,包括主汽缸1、副汽缸2、飞轮3及两个偏心轮11和12。主汽缸1与副汽缸2内空间均为密闭,且主、副汽缸1和2之间设有循环管10导通二汽缸内空间,飞轮3中心固定在一支轴15上,在支轴15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偏心轮11和12,在偏心轮11和12的侧面偏心位置上分别设有偏心轴杆13和14,偏心轴杆13和14分别与摆动杆16和17的一端轴连接,摆动杆16和17的另一端分别与活塞杆6和7的下端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在主汽缸顶部外,配设有燃点机构,以此产生热能对主汽缸作用使主汽缸1内部产生热气压力而将活塞4向下推动,因活塞4下推而将底部空间的气体推压经循环管10进入副汽缸2内而将副汽缸2内的活塞5向下推动,利用活塞杆6、7使偏心轮11和12转动,经支轴15带动飞轮3,而副汽缸2内活塞5上部空间气体因主汽缸1内活塞4下移、顶部空间变大使压力变小,同时因飞轮3转动的惯性作用,经偏心轴杆14由活塞杆7推动副汽缸2内的活塞5,再由活塞杆6驱动主汽缸1内的活塞4,由此种热气循环所产生的推力,使主汽缸1及副汽缸2内的活塞4和5产生连续的上下往复运动,利用主副汽缸1和2的活塞杆6和7使偏心轮11和12产生旋转,经由支轴15使飞轮3进行转动,且使两活塞杆发生相对的时序,即主汽缸1内的活塞4在上死点时,副汽缸2内的活塞5处在上、下死点之间,且偏心轴杆13位于偏心轮11的上方位置,而偏心轴杆14处于偏心轮12的中间位置,以此使飞轮3产生连续转动,从而产生传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裕清,未经蔡裕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21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