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同步振动圆锥破碎机无效
申请号: | 00212508.0 | 申请日: | 200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4340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英;闻邦椿;刘杰;赵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2/00 | 分类号: | B02C2/00 |
代理公司: | 东北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运萍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同步 振动 圆锥 破碎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矿山等行业中的破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圆锥破碎机。
物料的破碎是冶金、矿山、建筑、化工和筑路等工业部门应用很广的一种工艺过程。目前,国内许多单位研制的破碎机,从结构和动锥的运动学上看,都没有脱离传统的圆锥破碎的框架。如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与前苏联选矿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的K ИД型惯性圆锥破碎机,它包括外破碎锥和可动的内破碎锥,锥体工作面均用衬板保护,彼此形成破碎腔。在内破碎锥的轴上装有不平衡振动器,通过齿轮(或皮带)传动使其转动,产生离心力,离心力迫使支承在球面支撑上的破碎锥绕其球心摆动,整机安装在隔振器上,不需要建造大而坚固的基础,它可以带负荷启动和停车,无需过载保护装置,振动加强了破碎作用,但是它的结构复杂,制造困难,造价高,直到现在仍未推广使用。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新颖,整机高度低,制造容易,成本低,功耗少,产品粒度特性好的破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同步振动圆锥破碎机的工作机构由外破碎锥体和可动的内破碎锥体构成,内破碎锥形状为锥面与柱面相间。可动的内破碎锥体和两激振器通过四根拉杆悬挂在外破碎锥体的立板上,该机采用了“双电机驱动复合同步理论”,电机通过轮胎联轴器驱动两激振器等速同向回转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动的内破碎锥体绕机器中心线作圆运动,若破碎腔内没有物料时,内破碎锥体在离心力迫使下沿外破碎锥体的内表面作无间隙的滚动,若破碎腔内有物料时,则内破碎锥体沿着物料层滚压,在滚压的同时伴随有强烈的振动冲击,从而实现对物料的有效破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复合同步振动圆锥破碎机可破碎不同硬度的物料,与普通破碎机相比,破碎比大,可带载启动和停车,无须设过载保护装置,不必配给料器和布料器,简化了工艺流程和设备投资;该机整机座落在一组隔振弹簧上,不需要庞大而坚固基础,因而降低了装机费用。
图1为复合同步振动圆锥破碎机(单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复合同步振动圆锥破碎机(多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示图,
图4为图2的B-B剖示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该机由电机1、轮胎联轴器2、激振器3、带给料口的上联接板4、带排料口的下联接板5、护板6、隔振弹簧7、底板8、内破碎锥体9、外破碎锥体10、悬挂装置11和电机座板12等组成。
该机的工作机构由可动的内破碎锥体9和外破碎锥体10构成,内破碎锥形状为锥面与柱面成45°相间,如图2、3所示。复合同步振动圆锥破碎机(单锥)与复合同步振动圆锥破碎机(多锥)中的内破碎锥的形状是相同的,因为本实施例中只有一个内破碎锥体9,故称为单锥。激振器3通过它的轴承座用螺栓与带给料口的上联接板4和带排料口的下联接板5固结在一起,内破碎锥体9通过它两端带螺纹的主轴用螺母与带给料口的上联接板4和带排料口的下联接板5相连接,这样就使激振器3、带给料口的上联接板4、带排料口的下联接板5、内破碎锥体9组成一体,它通过悬挂装置11悬挂在外破碎锥体10的立板上,电机座板12用螺栓固定在外破碎锥体10的两立板上,电机1用螺栓、螺母安装在电机座板12上,以上这些部件组成了破碎机机体,机体座落在底板8上的数个隔振弹簧7上。当两台电机1同速同向转动时,它就通过轮胎联轴器2带动两激振器3作同步同向回转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作用使可动的内破碎锥体9.绕机器中心线作圆运动,当靠近外破碎锥体10,对破碎腔内的物料进行滚压,在滚压的同时伴随有强烈地振动冲击,从而实现对物料的有效破碎,当离开外破碎锥体10,被破碎好的物料从排料口排出。内破碎锥体9靠近外破碎锥体10是破碎阶段,内破碎锥体9离开外破碎锥体10是排料阶段。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同步振动圆锥破碎机(多锥)的结构同实施例1中复合同步振动圆锥破碎机(单锥)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比实施例1的破碎机多了四个小破碎锥体即内小破碎锥体13。这四个内小破碎锥体13的主轴与内破碎锥体9的主轴成等距离分布,见图3。这四个内小破碎锥体13通过个自的轴承座用螺栓分别与带给料口的上联接板4、带排料口的下联接板5相连,其运动形式与内破碎锥体9相同,如图2、4所示。由于破碎面积增加了,破碎效率提高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25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