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12850.0 | 申请日: | 2000-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4363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长春 |
主分类号: | B60R21/16 | 分类号: | B60R21/16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11600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侧面 碰撞 乘员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生碰撞时,对乘员的侧面进行保护的装置。
目前,安装在汽车内的防侧撞安全装置,都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由碰撞传感器发出信号,点燃位于气囊中气体发生器内的点火材料,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充气膨胀、张开,从而起到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以上装置由于气囊体内须设气体发生装置,故不足之处为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仅为一次性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多次使用、且气囊体内不需设置任何气体发生装置的汽车侧面乘员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可充气膨胀的气囊,且它在非充气展开状态下,可折叠在车顶板下面。将被气囊体包裹着的前、后摆杆的旋转轴设置在与车顶框架固接的支座内,摆杆的旋转轴上设置一端固接在支座上,另一端与摆杆的摆动部分接触的复位弹簧。与碰撞传感器相连且固接在车顶框架上的电磁铁,其前端固接与前摆杆下底面接触的锁止销。前摆杆旋转轴的一端设有后摆杆的限位挡板,气囊体设有一单向气阀。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被气囊体包裹的前、后摆杆,将气囊体折叠地设置在位于车顶框架附近的前、后摆杆之间,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传感器发出信号,使与之相连的电磁铁通电,带动与电磁铁前端固接的锁止销与前摆杆下底面脱离,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前摆杆随转轴顺时针旋转,设置在转轴一端的后摆杆限位挡板也一同随转轴顺时针转下,使后摆杆在复位弹簧作用下随转轴逆时针转下,将气囊体支撑展开,由于此时气囊体内、外存在着空气压差,促使外界空气通过设置在气囊体的单向气阀进入气囊体内,使气囊体膨胀至体内、外压力相同。因此可实现气囊体内不需设任何气体发生装置;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对乘员进行保护,使用结束后,借助外部工具将单向气阀打开,将气囊内气体放出,重新折叠后,将本装置恢复为初始状态,因此可多次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车顶框架上固接一与碰撞传感器相连且通过导气管与气囊体相通的储气罐。采用这种结构后,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传感器发出信号,位于储气罐口的电磁阀打开,由于压差将罐中气体迅速充入已展开的气囊体中,使气囊体迅速充气膨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在气囊体内不需设置任何气体发生装置,便可实现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对乘员进行侧面保护。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装置气囊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拆除车顶框架后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装置有气囊1,被气囊体包裹着的塑制前、后摆杆2、3,通过螺钉固接在车顶框架11上的支座5,钢制旋转轴4与支座5轴孔内的一对滚珠球轴承过盈配合,且前、后摆杆通过螺钉同轴固接在钢制旋转轴上(如图3示)。在前、后摆杆与旋转轴同轴部分的外侧套接一端焊接在支座5的边沿一侧,另一端与前、后摆杆的摆动臂接触的钢制螺旋扭转弹簧6,通过螺钉固接在车顶框架11上的电磁铁12前端焊接一与前摆杆下底面接触的锁止销7,且电磁铁与车内碰撞传感器相连(如图2示)。在前摆杆旋转轴的一端焊接有与后摆杆下底面接触的限位挡板9,气囊体粘合有一单向气阀8。
如图2示,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由碰撞传感器发出信号,电磁铁通电带动焊接在其前端的锁止销7与前摆杆2下底面脱离,在螺旋扭转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使前摆杆随与它固接的旋转轴顺时针旋转,摆动臂下摆,此时焊接在旋转轴4一端的后摆杆3的限位挡板9随旋转轴一同转下,在后摆杆螺旋扭转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后摆杆随转轴逆时针摆下。前、后摆杆的摆动方向与车体侧面侧壁平行(如图1示),这时气囊体被支撑展开,由于气囊体内、外存在着空气压力差,外界空气通过单向气阀8进入气囊内,将气囊充气张开,如果此时车内乘员的头部随车体的碰撞运动而挤压气囊时,气囊内的气体使单向气阀关闭,使气囊体内保留一部分气体,从而对人体头部给予了缓冲力,避免人体头部与车内装置的碰撞,此次使用后,使用针管通过单向气阀将气囊内气体放出,再将前、后摆杆复位,同时将气囊折叠放置在前、后摆杆之间以便下次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车顶框架11上固接与碰撞传感器相连且通过导气管与气囊1体相通的储气罐10。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由碰撞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将位于罐口的电磁阀打开,在气囊展开的同时通过导气管向气囊体内充气,使气囊充气张开的过程更迅速,因而更有利于对乘员头部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可不需在气囊体内设置任何气体发生装置即可实现在碰撞过程中防止人体头部与车内装置发生碰撞,而且一次使用后,可再将本装置复位以供下次使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长春,未经刘长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28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闭式薄荷棒容器
- 下一篇:带有膨胀节的立式常压热水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