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温微量升华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00214459.X | 申请日: | 200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336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德志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枣庄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心颖 |
地址: | 277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量 升华 分离器 | ||
1、一种控温微量升华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壳体(4)、装于分离器壳体(4)内的可控温电热套(2)、置于其上部的园筒形铝盖(11)、铝盖(11)上口放置的载玻片(10)、载玻片(10)上放置的冷凝器(7)、测量可控温电热套(2)温度的温度计(8)以及控温电路(15),其特征在于:可控温电热套(2)有一个用保温材料做成的上部开口的园筒形外壳(1),外壳(1)内底部平放着用绝缘材料(18)包覆的直径与外壳(1)内筒尺寸相适应的电加热体(16),电加热体(16)上表面平放的传热片(9)与电加热体(16)平面接触,控温电路采用热敏电阻(13)反馈温度信号控制电加热体(16)工作的自动控温方式,电加热体(16)的电源线以及设置在传热片(9)上的热敏电阻(13)的连接线穿过外壳(1)通向自动控温电路(15),在传热片(9)上方有外径与外壳(1)内筒尺寸相适应的保温平垫圈(12),可控温电热套(2)通过外壳(1)的上部与分离器壳体(4)内中间有园形通孔的水平隔板(5)连接,铝盖(11)穿过保温平垫圈(12)座落在传热片(9)上,其上口高出水平隔板(5)上平面,冷凝器(7)为至少有一个底平面的容器,侧面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冷凝器(7)可从分离器壳体(4)上部的开口处放入或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微量升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自动控温电路(15)中,交流电源的相线上装有开关K,变压器T初级跨接在相线和零线之间,变压器T的次级接通电源指示灯ZD,双向晶闸管V3与电加热体(16)串联后跨接在交流电源的相线和零线之间,氖管NG及电阻R3串接后并联在电加热体(16)旁,整流二极管V5、V6同方向串接,在其之间通过并联的电阻R10和电容C2与交流电源的相线连接,交流电源的零线与整流二极管V5、V6的正向输出端连接,滤波电容C1一端与交流电源零线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R9与整流二极管V5、V6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形成交流整流回路和直流输出,稳压二极管V4跨接在直流正极和负极之间,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V1串接,两端分别与直流正、负极连接,电阻R4与可变电阻RP串接,电阻R1、R2与热敏电阻(13)串接,然后将两组电阻并联,其一端连接在电阻R5和整流二极管V1之间,另一端接直流负极,运算放大器N的7脚接直流正极,-2脚接在电阻R4和可变电阻RP之间,+3脚接在电阻R1和R2之间,4脚接直流负极,6脚接三极管V2的基极,在6脚与+3脚之间并联着电阻R6和电容C3,三极管V2的集电极通向双向晶闸管V3的控制极,发射极经电阻R7、R8后接直流负极,发光二极管V7一端接在电阻R7、R8之间,另一端接直流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微量升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铝盖(11)的中间增设一个直立的铝质内套环(19),其下口连接在铝盖(11)的底面上,其上口低于铝盖(11)上口0.3~1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微量升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7)有上、下两个平面,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反向设置在靠近上平面和下平面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微量升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平垫圈(12)环形带上留有一个园孔,温度计(8)的感温端穿过所述园孔与传热片(9)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微量升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分离器壳体(4)的下部设有通风散热窗(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德志,未经赵德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445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吸气式节能喷火头
- 下一篇:工业冲压机防撞安全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