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自动警示器无效
申请号: | 00214597.9 | 申请日: | 200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256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G01F23/00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振村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自动 警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器具,尤其是一种输液自动警示装置。
在为病人输液时,陪床的病人家属及护理人员都为何时换瓶或拔针耗费不少精力和时间。目前,由于医院中存在着护理人员偏少的问题,还不能做到对所有病人实行时时监护,因此当输液者需要换瓶或拔针时,通常需要陪床人员到护士站通知护理人员才能实现。因此病人家属往往从挂上吊瓶起,就不时地观察吊瓶内的药液的剩余情况,因害怕滴过了而担心。这给陪床人员和护理人员带来很大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自动警示器,它能方便、及时地告知输液完成,以减轻陪床人员和护理人员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输液自动警示器,它有红外发光管接在集成块的某一脚和可调电阻之间,有红外接收管接在集成块的另一脚和电阻之间,可调电阻和电阻接地,集成块再一脚上接有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上接有蜂鸣器,蜂鸣器接电源正极。
当吊瓶内的药液滴完,输液管中的液面低于红外发光管位置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音,陪床人员或护理人员就被告知,吊瓶内药液已滴完,应该换瓶或拔针了。从而减轻了陪床人员及护理人员的负担,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输液自动警示器,有红外发光管A1接在74LS04型集成块IC的14脚和可调电阻Rp之间,红外接收管A2接在74LS04型集成块IC的13脚和电阻R之间,Rp、R另一端接电源负极,74LS04型集成块的14脚接电源正极,13脚上接有电容C、电容C的另一端接地,11、12脚连在1脚上,9、1O脚连在一起,8脚与三极管V的基极连在一起,V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上接有蜂鸣器B,B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
这种警示器,利用红外光在空气和液体中被吸收程度不同的原理,预先调整可调电阻Rp,给红外发光管A1一个适当的电流,使A1发出的红外光强度仅能透过输液管空路(即管内无液时)。当红外发光管、接收管之间的输液管内有药液时,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被吸收,此时接收管的阻值比较小,使输入到集成块IC上的电流大部分通过红外接收管回路流走。当输液管内无液时,红外接收管接收的红外光变强,本身的阻值也就增大,使得晶体管基极电流变大,三极管V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形成较大的电流,蜂鸣器发出“嘀嘀”的悦耳声音,告知输液结束。
集成块IC的2脚和电源正极之间可以接有指示灯A。
整个电路可安装在一个外壳中。使用时卡装在输液管的最上端并使红外发光管、接收管隔输液管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武,未经张玉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45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