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防高填土路基桥头跳车的台背无效
申请号: | 00215045.X | 申请日: | 200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5019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发明(设计)人: | 荆学松;柴洪泽;荆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学松 |
主分类号: | E01C3/04 | 分类号: | E01C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盖志军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防 填土 路基 桥头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新型的台背构体。
全国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已超过1万公里,这些公路大都是近几年国家为拉动经济发展,加大对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过程中修建起来的。由于公路的路基较高建设周期较短,通车运营后大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桥头函顶跳车现象,在高填土、软土地基路段尤为严重。这不仅影响了车辆运行速度,乘座舒适性,有的地方甚至造成车辆的故障和交通事故,成为高速公路及高填土公路建设和运营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不少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处治桥头跳车的措施。
查阅有关规范、论著及施工经验介绍等资料可以看到,当前高填土路基台背构体的材料主要有:能够固结形成一定强度的材料,如石灰土、水泥土、综合稳定土等;不易发生变形的材料,如砂、石等;轻质材料,如粉煤粉等。以上材料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均可取得大大降低台背沉降的效果。但由于桥梁和路基、台背属于两种不同的结构,任何的路基或台背的原地表都不可能具有桥梁的桩柱或墩台所特有的稳定性;任何的路基、台背的填料也不可能具有桥梁结构所特有的刚性及稳定性。这就使得相对桥梁而言,高填土路基原地表的沉降和路基、台背填料自身的压缩变形所造成的沉降,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以前的台背构体都是水平填料,材料都是分层或混用,难以预防和抵消原地表和填料自身的自然沉降,从而使桥头跳车成为高填土路基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能够施工方便,又能够按需要抵消台背沉降的台背构体,使台背的自然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彻底解决桥头跳车问题。
本实用新型任务解决的方法是:靠近桥面的台背构体由桩柱、生石灰砂袋、填料、路面组成,台背构体底部将生石灰砂袋按横路基方向首尾相连摆放成排,按纵路基方向靠路基一侧摆成下宽上窄的斜线,每一层交叉排列,逐层递减,形成近似直角三角形,整个台背空间及生石灰砂袋之间填筑台背填料。
生石灰砂袋用无涂层的适当密度的塑料编织布。在处理好的台背基础上,用这种扎好口的生石灰砂袋按横路基方向间距5~100cm首尾相连摆放成排。
靠路面一端直接回填路基材料。生石灰砂袋加入台背回填材料中后,由于其不能直接与填料中的水分接触,因而不影响填料的含水量及压实,且压实后的生石灰砂袋具有与填料相近的密实度。在路基沉降的过程中随水分的缓慢浸入,生石灰缓慢消解,体积缓慢增加。其间如遇有水位升高,路基含水量增加,造成路基沉降速度加快,则生石灰的膨胀亦同步加快,从而抵消了台背的沉降。由于近桥头方向添加了足够数量的生石灰砂袋,可产生足够的膨胀量,用以全部低消台背的沉降,从而使得其原标高保持不变。远桥头方向的生石灰砂袋逐渐减少,其膨胀量亦逐渐减少,抵消沉降的能力逐渐减弱,直至接近路基的沉降量,从而产生了从桥头至路基平缓过渡的效果,使跳车现象得到解决。石灰与矿料的混合使膨胀结束后能够形成较大强度,保持回填材料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附图1为预防高填土路基桥头跳车的台背纵向剖视图。
附图2为预防高填土路基桥头跳车的台背横向剖视图。
附图3为预防高填土路基桥头跳车的生石灰砂袋剖视图。
如图1所示:1桩柱、2石灰砂袋、3填料、4路面。
实施例:台背长20米、宽25米,首先处理好台背路基,在靠近桥面处横向打好多个桩柱1,然后在路基底部开始横向摆放装好的生石灰砂袋2,靠近桩柱一侧直线上摆放生石灰砂袋,靠路基一侧生石灰砂袋逐层递减摆成下宽上窄的斜线,生石灰砂袋每一层交叉排列,从路基的纵向剖面看成近似直角三角形,整个台背空间及生石灰砂袋之间填筑台背填料3,最上面铺好路面4。使用这种方法修建的高填土路基台背彻底消除了台背的自然沉降,从而解决了桥头跳车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学松,未经荆学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50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