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式电钻夹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16475.2 | 申请日: | 2000-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078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春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春菊 |
主分类号: | B23B51/02 | 分类号: | B23B5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褚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电钻 夹头 结构 | ||
1、一种复合式电钻夹头结构,包括壳体、夹爪,其特征在于:
a.一驱动主体(10),是概呈头端和尾端的圆柱轴体,其中间设有数倾角的槽道(13),槽道(13)内填设数夹爪(20);
b.一固定壳体(30),是概呈上、下开口的∪形壳体,其下开口设有固定孔(32)并紧配合固定于驱动主体(10)的尾端;
c.一套筒螺座(40),是概呈上、下开口П形座体,可螺设在驱动主体(10)的头端上,并和夹爪(20)啮合,中间设有外螺纹(46);
d.一冲击环组(50),设有弹簧(51)和冲击环(52),套设在套筒螺座(40)上;
e.一活动壳体(60),是套设在冲击环组(50)外,其上开口紧配合一环盖(61),环盖(61)以弹簧(51)的弹性作用形成活动壳体(60)移位的抵触面;
f.一调整环(70),是呈一环体,其内部设有内螺纹(71)而螺设在套筒螺座(40)的外螺纹(46)上,并抵触在活动壳体(60)的环盖(6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结构,其特征是套筒螺座(40)的尾端设有外齿环(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结构,其特征是套筒螺座(40)的外齿环(43)上方突设有等间距的下齿块(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结构,其特征是固定壳体(30)的上方开口缘处,设有轴向的固定齿环(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结构,其特征是冲击环(52)底面突设有等间距的上齿块(53),在弹簧(51)的弹力作用下,而常态和套筒螺座(40)的下齿块(44)相互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结构,其特征是冲击环(52)的顶面轴向凹设有等间距的嵌槽(5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结构,其特征是环盖(61)的底面轴向凸设有等间距的轨条(62)可和冲击环(52)的嵌槽(54)嵌合,在夹头运转中施力使活动壳体(60)不转动,嵌槽(54)旋向受制轨条(62)上,冲击环(52)则往复移动于轨条(62),并形成上、下齿块(53、44)产生冲击以维持自动锁紧钻头(80)模式的螺纹之间锁紧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结构,其特征是活动壳体(60)的下开口内缘处,设有阶层状的第一齿环(63),可控制调整环(70)的旋向调整活动壳体(60)在适当位置,而和套筒螺座(40)的外齿环(43)呈手动锁紧钻头(80)模式的相互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结构,其特征是活动壳体(60)的下开口缘处,设有轴向的第二齿环(64),可控制调整环(70)的旋向调整活动壳体(60)在适当位置,而和固定壳体(30)的固定齿环(31)呈钻头(80)锁紧定位模式的相互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结构,其特征是冲击环组(50)的冲击环(52’)可在环面突设有等间距的滑块(5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结构,其特征是活动壳体(60)上的环盖(61’)可呈一环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夹头结构,其特征是活动壳体(60)的内面轴向凹设等距的可供冲击环(52’)的滑块(55’)往复移动的滑槽(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春菊,未经谢春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64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