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编织机无效
申请号: | 00216955.X | 申请日: | 200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4122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27 |
发明(设计)人: | 高金杜;郁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南洋电工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织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电缆外网层的机械装置。
电缆外网层的编织机一般由主电机、传动机构、编织机构组成,现有的编织机的编织机构中驱动上锭与下锭的结构不合理,编织线的张力无法自行调节,缺少机械自动添加润滑油的结构而只能人工加油,运行部件磨损快,可靠性较差,运行速度不能很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合理、能自行调节线张力、自行加油的高速编织机,能在高速下可靠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编织机,包括机架、电机、由若干个内锭座与外锭座组成的编织机构,机架上中央装有中空的固定轴,机架上方设有牵引盘,电机带动主轴,其特征在于:
机架设有一槽圈,槽圈的内侧开设波形凹槽;
主轴上装有双联伞齿轮,上述固定轴套装一内套轴和一外套轴,内套轴和外套轴各有齿轮与双联伞齿轮啮合,外套轴接装一转盘轨道,编织机构的外锭座固定装在转盘轨道下方,每一外锭座配置一摆臂,摆臂有一滑块伸于槽圈的波形凹槽内;内套轴接装一齿圈,每一编织机构的内锭座下方接装一个滑动齿条,滑动齿条与内锭座围成一曲尺槽套于转盘轨道上方的导轨上,在转盘轨道位于滑动齿条的下面设置与内锭座数量相同的过渡齿轮,过渡齿轮上方与滑动齿条啮合、下方与齿圈啮合;在转盘轨道位于相邻两内锭座之间设有槽口。
上述结构还应配置编织线张力调整机构和通向转盘轨道与内锭座之间界面的润滑油道。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编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锭的摆臂部分俯视图。
图4为槽圈的波形凹槽示意图。
图5为编织线张力调整机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向视图。
图7为润滑油路示意图。
见图1所示,一种高速编织机,包括机架200、电机10、由若干个内锭座90与外锭座70组成的编织机构,机架200上中央装有中空的固定轴40,机架200上方设有牵引盘210,待编织的电缆由下而上从固定轴40内穿过,在编织点P由内外锭织裹一层外网层后由牵引盘210收拢成卷,电机10带动主轴30驱动编织机构运行,其特征在于:
机架200设有一槽圈220,见图4,槽圈200的内侧开设波形凹槽2201;
主轴30上装有双联伞齿轮31,上述固定轴40套装一内套轴50和一外套轴60,内套轴50和外套轴60各有齿轮与双联伞齿轮31啮合,外套轴60接装一转盘轨道61,同时参阅图2,编织机构的外锭座70固定装在转盘轨道61下方,再同时参阅图3,每一外锭座70配置一摆臂71,摆臂71有一滑块711申于槽圈200的波形凹槽2201内;内套轴50接装一齿圈51,参阅图2,每一编织机构的内锭座90下方接装一个滑动齿条901,滑动齿条901与内锭座90围成一曲尺槽900套于转盘轨道61上方的导轨610上,在转盘轨道61位于滑动齿条901的下面设置与内锭座90数量相同的过渡齿轮80,过渡齿轮80上方与滑动齿条901啮合、下方与齿圈51啮合;在转盘轨道位61于相邻两内锭座之间设有槽口62。
电机10通过传动机构20带动主轴30转动,主轴30上的双联伞齿轮31同时驱动内套轴50、外套轴60同向转动,因各自啮合的齿轮比不同,内套轴50与外套轴60有一个差速,外套轴60带动转盘轨道61及其所载的内锭座90和外锭座70,同时,内套轴50带动齿圈51,因内套轴50与外套轴60存在的差速,齿圈51与转盘轨道61有一个相对运动,齿圈51联动过渡齿轮80、滑动齿条901,使滑动齿条901能带动内锭座90在转盘轨道61的导轨610上以相反方向滑动,如此获得内锭座90与外锭座70在转盘轨道61上相向转动的编织运行,运行中,与机架200一体的槽圈200是静止的,而内外锭座90、70上的摆臂71的滑块711伸于槽圈200的波形凹槽2201内,摆臂71在滑块711的带动下随着波形凹槽2201的上下走向而上下摆动,如此,摆臂71使外锭座70上的编织线B从转盘轨道61的槽口62处上下运动与内锭座90上的编织线B在编织点P交叉编织。
在编织过程中内外锭的运行速度很高,必须保持编织线B的张力稳定,还必须保持内锭座90与转盘轨道61的导轨610之间良好的润滑,故本实施例配置了编织线张力调整机构和通向转盘轨道61与内锭座90之间界面的润滑油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南洋电工器材厂,未经上海南洋电工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69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