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0217888.5 | 申请日: | 200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4329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06 |
发明(设计)人: | 黄锦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锦来 |
主分类号: | A63C17/00 | 分类号: | A63C17/00;B62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溪湖***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板 折叠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滑板车折叠构造进行改进的设计。
滑板车主要由一供使用者站立的踏板、一位于踏板一端的操纵杆以及接设在操纵杆端部的二把手所构成,由于整个结构在铅垂及水平方向均占有相当空间,因此在设计上,操纵杆多半可相对靠收于踏板顶缘处。现有的折叠构造在踏板一端设连接座,操纵杆于邻近底端处轴枢于一接合架,接合架侧缘设一接合管延伸于连接座,连接座与接合管间穿设一栓轴,据以结合操纵杆与踏板,连接座穿设有弧形轨槽,弧形轨槽两端向栓轴方向分别弯延形成挡止槽,一挡柱穿设于接合管,其两端凸伸于轨槽,一拉伸弹簧以端部拘持栓轴及挡柱中段,并以拉伸弹簧所形成的弹性拉力使挡柱在常态时保持呈嵌入于挡止槽内的状态,以定位接合管;而当挡柱移出挡止槽时,挡柱即可以栓轴为中心循弧形的轨槽滑嵌至轨槽另一端的挡止槽,致使操纵杆得以靠收或立撑。
上述挡柱是配合拉伸弹簧而卡装在挡止槽中,而要解除挡柱与挡止槽间的卡装关系,挡柱必须移向挡止槽外端,据此使用者的操纵方式有二:其一,直接以手按压在挡柱二端,然后施力拉动挡柱使其移出挡止槽进入轨槽;其二,藉一控制把手来联动挡柱,使挡柱可移出挡止槽进入轨槽。
前述第一种方式是以手压在挡柱二端再施力拉脱挡柱,其缺点是:因挡柱二端无太多体积露在连接座外,所以使用者需以手指压在挡柱端面,如此要藉手指与挡柱端面间的磨擦力抵抗拉伸弹簧作用在挡柱上的作用力,使用者必须对挡柱端面施以相当大的正向压力,同时再藉较大的拉动力量将挡柱拉出挡止槽,而且还须再将挡柱移动到弧形轨槽上的连续弧形轨迹上(此时使用者得持续施以压按及拉拔两个方向上的力),才能使挡柱不再回到挡止槽中,故整个操作动作、施力及运动过程均显示出相当不便和费力;使用者在拉动挡柱脱离挡止槽的过程中,手指乃沿着连接座表面移动一段距离,手指极易被夹在挡柱与挡止槽或弧形轨槽间,造成意外伤害。前述第二种方式以控制把手联动挡柱,虽可免除在挡柱端面施力,也可防止手指被夹,但是要有控制把手具有往复扳动的设计,操作者不易掌控确定的操作方向,只能边扳边试,容易造成操作上的混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折叠构造,藉由压退器的压退柱对应压退定位栓,以解除车架本体与折合器间的定位,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和折收或立撑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板车折叠构造,包含一组折合器及一车架本体,折合器设于踏板一端,并立设一第一立壁及一第二立壁,车架本体套枢于操控杆邻近底端处,其侧缘设一头管延伸于第一、第二立壁之间,头管设一枢轴枢穿第一、第二立壁枢接折合器与车架本体;其特征在于;
头管一侧管壁穿枢一定位栓,定位栓与头管相对侧的内壁间设一顶推簧顶推着定位栓;第一立壁穿设二卡制孔,各卡制孔与枢轴间的轴距相同,定位栓外端得以枢伸于卡制孔定位头管与折合器;第一立壁外侧设一压退器;
压退器具有二压退柱分别与各卡制孔相对,压退柱相对压抵定位栓。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折收操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折收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之一。
图7是本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之二。
参阅图1、图2,一种滑板车折叠构造,包含一组折合器10及一车架本体20,折合器10设于踏板1的一端,车架本体20套枢于操控杆2邻近底端处,折合器10顶缘立设一第一立壁11及一第二立壁12,车架本体20侧缘设一头管21延伸进入第一、第二立壁11、12之间,头管21邻近末端处径向设一枢轴22,枢轴22两端分别延伸枢穿第一、第二立壁11、12,枢接折合器10与车架本体20;前述与习知者雷同。
头管21于邻靠第一立壁11的管壁穿设一栓孔23,栓孔23轴枢一定位栓24(配合见图3),定位栓24一端延伸于头管21内,并于邻近末端处径向扩张形成一抵制环242,抵制环242外径大于栓孔23的孔径,以避免定位栓24脱出,头管21内设一顶推簧25,顶推簧25一端与头管21内壁抵靠,其另一端套于定位栓24末端并与抵制环242相抵靠可以顶推定位栓24;第一立壁11配合定位栓24穿设二卡制孔112,各卡制孔112与枢轴22间的轴距相同,使定位栓24外端得以枢伸于卡制孔112,可以定位头管21与折合器10;第一立壁11外侧设一压退器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锦来,未经黄锦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78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