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控动态牵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19834.7 | 申请日: | 200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4178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07 |
发明(设计)人: | 曹广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广怀 |
主分类号: | A61F5/048 | 分类号: | A61F5/048;A61F5/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控 动态 牵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可由患者自控操作的动态牵引装置。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得到缓解或治愈,而牵引疗法是非手术疗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国内医学界曾出版了一本专著《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7月第二版,胡有谷主编[科教新书目355-187]。该书在第十七章“非手术疗法”第二节“牵引疗法”(该书第248页~251页)中,对古今中外用于腰椎牵引的各种方法、器械均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如属于静态牵引的“骨盆牵引法”、“胸部、骨盆牵引”;用于动态牵引的“自控脉冲牵引治疗床”、“振动牵引床”、“立式自动控制腰牵引器”、“垂直悬吊牵引”等。上述各种牵引器械均属固定医疗设备,或笨重或机构复杂需专业人员操作;且售价昂贵,难以在基层医院普及。实地考察国内多家医院及疗养中心,其设备现状和牵引方法与书中所述基本相同。各家医院受设备数量限制,远不能满众多患者的治疗需求。对于能提供患者在家中独自操作、实现动态牵引的医疗器械,本人尚没有发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家中对腰、颈部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动态牵引装置。该装置具备如下特点和功效:
1、结构简单轻便,可配合普通床具达到专用牵引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和等同的治疗效果。
2、不需要电力或其它机械驱动力,不需医护人员协助或监护,患者独自一人即可完成全部牵引治疗操作过程。
3、牵引力可按医嘱要求任意设定和调节,并可保持动态恒定。
4、对于骨科医院或康复中心,每名医护人员可操作数台设备或指导多名患者进行自控操作,医疗效率显著提高。
5、患者在医院经一两天操作练习后,可用该装置在家中实现自我牵引治疗,使众多没有时间每天去医院或支付不起长期牵引费用的患者同样获得康复治愈的可能。
6、该实用新型的静、动态结构和使用方法由以下附图及实施例给出:
图1、图2是总体结构和操作示意图
图3、图4是金属框架结构装配图
图5、图6是操纵机构总成结构装配图
图7、图8是骨盆牵引带改进示意图
参照图1、图2:一个呈长方形的金属框架1,可以与铁架床或其它相近高度的普通床具组合成为动态牵引床。用高强纤维编成的牵引绳5穿绕于一组滑轮组中,尾端固定于框架的半圆形连接环27上。另一根高强纤维编制的控制绳6通过一只定滑轮12与操纵机构总成2的连接销48连接。一根直径小于4mm的钢丝绳17一端连接在操纵机构总成2的下端,另一端与鼓形弹簧18相连,鼓形弹簧18的下端悬挂有配重体19。增力滑轮8与拉力平衡于7组合为一体,使牵引力通过身体两侧传导至骨盆牵引带4的四处着力点上,上腹牵引带3通过可调皮带(或尼龙带)与床头连接固定。
参照图3、图4:金属框架由主体框架20和滑轮支承臂21两部分组成,二者均采用矩形钢管或其它轻型钢材焊接成形。接合处采用螺栓连接以便包装运输时可拆下塞入框体内缩小包装体积。滑轮悬臂22与悬臂支架23相交处为销孔式插入连接,二者左端均采用销轴与框架活动连接,不用时可垂下收拢以减少占地空间。主体框架20内固定安装了一条槽形轨道24,在轨道的两端各装设了一只可碰触发声的信号警铃25(下端警铃未示出)。操纵机构总成2可在槽形轨道24上作往复直线运动。主体框架20下部正中设有形释放触板26。滑轮支承臂21的左端焊接了一个半圆形的连接环27,供牵引绳5尾端固定。在金属框架上共装有7只定滑轮9、10、11、12、13、14、15。滑轮的轴孔处均嵌装有滚珠轴承以减小转动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广怀,未经曹广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98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