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压式微电解床无效
申请号: | 00220711.7 | 申请日: | 200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304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寨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米沃特(宜兴)净化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62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卫华,秦绍清 |
地址: | 21420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压 式微 电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化工废水治理的脱除重金属的微电解装置。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微电解床基本上全部为敞口式微电解床,该电解床由底部进废水,废水经过铁屑或别的填料后逆流从上口溢出。该结构微电解床的最大缺点是液体流速不能快,在处理有机性废水时,由于微电解分解有机物需要的停留时间较长,所以这种只能慢流速的微电解床比较适合,而在处理含重金属的废水时,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脱除重金属速度较快,原电池的反应又是一个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因此,液体在电解床的停留时间受到限制,而一般的处理量要求较大,液体只有快速通过微电解床,才能使反应高效进行,而快速流动的液体极容易让填料从上口带出,通过溢流堰进入下一道工序,因此敞口式微电解床不适宜用于流速较快的微电解反应。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宜于液体快速通过的有效的耐压式微电解床。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把微电解床的传统敞口式改为封闭式,构成耐压式微电解床,实现液体快速通过微电解床。具体地说,一种耐压式微电解床,包括电解床壳体、壳体底部的进液口、壳体顶部的出液口、壳体内部的填料床,其特征在于电解床为一立柱式塔体,两头通过上、下封头实现密填封,封头与塔体间以孔板连接,下封头内设有水帽板,上布水帽,水帽与下孔板间充填活性炭,下、上孔板间分布构成原电池阴、阳两极的填料床,上封头上另设有压力表和排气口。含重金属废水从进液口进入塔体,通过活性炭过滤掉进料中的浑浊物,于填料床内形成无数个微电池,发生反应,脱除重金属,除杂后的液体从出液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封闭式的电解床,使用时间过长,塔体内由于原电池反应产生的气体越积越多,塔体内压力过大,影响流速,通过压力表查看塔体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打开排气口排出气体,无需影响工艺流程。
由于本实用新型适用的液体流速较快,为了避免填料冲出反应器,上、下孔板上还设置有筛网。
本实用新型的塔体上还设有投料孔、人孔及视镜,这样既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填料可以从人孔排出,又可以在必要时候从投料孔添加反应填料,耐不必掀开上封头,视镜还可以察看填料消耗情况。
在整个工艺运行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是封闭式反应的,它只需打开进液口与出液口,这样可以实现液体的快速流过,改变了自溢式反应塔上口全部敞开后带来的流量无法变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极适宜于脱除重金属的微电解反应。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主体结构塔体6与上下封头2、8通过孔板4、7连接形成密封结构,上、下孔板4、7上部都安装有筛网,以保证塔体内的填料不被液体冲走,微电解反应采用逆流进液,因而下封头8最下端设置有液体的进液口10,下封头内另设有水帽板9,上布水帽,水帽板与下孔板7之间填以活性炭填料15,以滤去进液中的浑浊物质,塔体6上设计有投料孔12、人孔11、视镜13,实现填料在塔体内的进出不必拆开封头,为保证液体在塔体内的顺利通过,塔体内的填料床5只填塔体的三分之二体积,空置的上封头2还能收集反应中产生的气体,通过上封头上压力表14的指示,及时打开排气阀1,放掉这部分气体,从而保证液体密实地从出液口3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米沃特(宜兴)净化剂有限公司,未经凯米沃特(宜兴)净化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07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杆体与嵌接片之结合构造
- 下一篇:饮水机水桶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