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减震立管无效
申请号: | 00222187.X | 申请日: | 200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4321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杨迎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迎元 |
主分类号: | B62J1/06 | 分类号: | B62J1/0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世权 |
地址: | 610072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减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自行车部件。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鞍座的安装立管。
目前,自行车的鞍座大都是由一根直钢管刚性安装在车身上。这种刚性安装的鞍座的缺点是车身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的颠簸会直接传递给骑乘者,给骑乘者带来不适,严重时还会影响骑乘者的身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使骑乘者不受颠簸之苦的自行车鞍座减震立管。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自行车减震立管由一管状弹簧座,安装在管状弹簧座中的大弹簧、同轴安装在大弹簧之上的小弹簧、固接在弹簧座上部端口中的含油轴套、配合设置在含油轴套中的其下端与小弹簧相接的滑动杆和固接在滑动杆上端部的鞍座安装管所构成。使用时管状弹簧座代替原来的鞍座安装直管固定在车架管中,鞍座则安装在本减震立管的鞍座安装管上端部。骑乘时车身的颠簸则由大、小两根弹簧的弹性力使滑动杆及鞍座上、下运动而进行消减从而达到减震目的。
为保证鞍座只相对于车身做上、下运动而不发生左、右摆动,所述的含油轴套的内孔可选用正六方形的含油防尘罩套,所述的滑动杆相应为其截面为正六方形的滑动杆。
在鞍座安装管的下端面与弹簧安装座的上端部外壁之间设置一波纹管式防尘罩,其管壁随着滑动杆的上、下位移而伸张,将含油轴套和滑动杆始终包在防尘罩中,可防止灰尘、杂物粘附在含油轴套和滑动杆上,以保证含油轴套工作在良好的环境下而具备良好的滑动性能和长寿命。
尚可在滑动杆的下端面上固接一个限位挡圈以避免滑动杆滑出轴套。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形式实现限位:将滑动杆的下端与小弹簧的上端固接在一起,且将小弹簧的外径选为大于含油轴套的内径,由小弹簧的上端面被挡在含油轴套的下端面的方式来限定滑动杆的上行极限。
为防止使用端面为开口式的弹簧时两弹簧间可能发生的扭串现象,可在大、小弹簧之间设置一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对原车不做任何改动即可安装使用。大、小两根弹簧的设置可使不同体重的人都享受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含油轴套保证了本减震立管具有优秀的滑动性能,且活动部份不易磨损,产品寿命长。可安装在自行车、电瓶车、三轮车以及助力车上使用,提高这类车在骑乘时的舒适度。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视图
参见图1、2,管状弹簧座4可选用普通钢管,底部稍为内翻以满足大弹簧8的安装。小弹簧6与大弹簧8的弹力不同,安装在大弹簧8的上面。两弹簧之间设有一防止扭串的隔板7。含油轴套3选用其内孔为正边形的含油轴套,可选用紧配合或其它方式将其固定在弹簧座4的上端部中。滑动杆2为与含油轴套3相配合的其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六方型材杆。鞍座安装管1固定在滑动杆2的上端部。图中5为固接在滑动杆2下端面的限位挡圈,9为波纹管状防尘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迎元,未经杨迎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21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停车库车辆托盘纵横移动装置
- 下一篇:喷气式发动机偏转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