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双腔管袋腹膜透析液体外引流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0222311.2 申请日: 2000-02-15
公开(公告)号: CN2425654Y 公开(公告)日: 2001-04-04
发明(设计)人: 彭罗民 申请(专利权)人: 彭罗民;程钰云;彭冠文
主分类号: A61M1/28 分类号: A61M1/2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0003***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医用 双腔管袋 腹膜 透析 液体 外引 装置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备,特别是一种血液净化用双腔管袋腹膜透析液体外引流装置。该产品主要适合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急救;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CRF-Uraemia)的肾脏持续替代疗法,家庭透析者进行家庭维持性自我治疗;药物中毒,毒物中毒,如:毒磨菇中毒,鱼胆中毒,毒蛇咬伤;多器官损伤功能不全伴肾功能衰竭等。

现有技术的腹膜透析体外引流装置主要有: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疗法(CAPD),连续腹膜透析疗法(CCPD),间断腹膜透析疗法(IPD),CCPD需要专用的腹膜透析机,IPD目前已较少使用,基本被CAPD所取代;CAPD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所用的腹膜透析液体外引流装置有:(1)单腔单管引流管;(2)“Y”型引流管,技术实质仍是单腔单管;(3)“O”set形引流管,其技术实质仍是大“Y”形管的“Y”上两叉相对接形成“O”形连接,还是单管,只是连接方式和消毒方法有了改变;(4)双连管系统(Twin-system),其技术实质是在大“Y”形单管的上方(两个叉)部,各接一个透析液袋(一个装满透析液,另一个是空袋);腹膜透析理论,技术及装置从1886年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双连管系统是目前推出的最新技术装置,但该装置仍存在以下缺点:(1)大“Y”形单管的两端太长,既浪费材料,又使使用累赘不方便;(2)目前仅有进口产品,价格高出一般CAPD管10多倍,不便在国内推广使用。

我国有12亿多人口,根据1998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病计是100人/百万,绝对发病人数每年12万人,绝大多数人因无长期经济承受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治疗而死亡。而日本人口仅1.2亿,该国的终末期肾病发病率与我国近似,但该国的患者基本都可获得治疗,最长者已达32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比现有腹膜透析技术装置更能使患者便于操作,更有利于生活的腹膜透析技术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使血液净化医护工作者,患者或透析者更便于操作,更加减少腹腔感染的机会,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或透析者自我治疗的自觉性,增加社会工作的恢复率,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血液净化事业,特别设计了双腔管袋腹膜透析液体外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双腔管袋腹膜透析液体外引流装置,其特征是由三通引流管(1),三通管(2),双腔引流管三通管(3),双腔引流管(4),双腔引流三通管(5),腹膜透析液袋管(6),腹膜透析液袋管(7),腹膜透析液袋(8),腹膜透析液袋(9),透析液袋挂孔(10),透析液袋挂孔(1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三通引流管(1)的直径是5-10mm,长度50-150mm,其一端与腹膜透析管及其接头管(13)相连接,另一端与三通管(2)的一端相连接,三通管(2)的另两端分别与双腔引流管三通管(3)的两个管腔相连接,双腔引流管三通管(3)延续至双腔引流管(4),双腔引流管(4)的长度为800-1200mm,直径7-12mm,双腔引流管(4)的另一端与双腔引流三通管(5)相连接,双腔引流三通管(5)的另两端分别与透析液袋管(6,7)相连接,透析液袋管(6,7)延续与腹膜透析液袋(8,9)相衔结,在透析液袋(8,9)的底部,有透析液袋挂孔(10,11),如图1、图2、图3所示;医用双腔管袋腹膜透析液体外引流装置所应用的制造材料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如:可耐高温消毒的医用塑料,医用硅橡胶,也可以是其它医用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双腔引流管(4)的双腔横断面,既可以是呈不对称形的半月形,也可以是对称形的半月形,可以是两个园形或椭园形,两个腔孔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加工模具制造,如图1-1、图2-2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腹膜透析液袋管(6)和腹膜透析液袋管(7)的直径与形状根据双腔引流管(4)的直径与形状确定;腹膜透析液袋(8,9)的容量是1000ml/个;1500ml/个;2000ml/个。腹膜透析液袋所用的医用塑料既可耐高温消毒,又有相当的弹性,虽然预定容量是1000ml/个,1500ml/个,2000ml/个,但实际容量可分别达1700,2300,2900ml/个,这是材料本身的弹性特点。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三通管(2),双腔引流三通管(3),双腔引流三通管(5)的制造材料是由医用无毒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罗民;程钰云;彭冠文,未经彭罗民;程钰云;彭冠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23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