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淬火槽(池)搅拌器无效
申请号: | 00222556.5 | 申请日: | 2000-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4150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7 |
发明(设计)人: | 水洪;雷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节能技术设备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3 | 分类号: | C21D1/63 |
代理公司: | 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蔚 |
地址: | 610015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淬火 搅拌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淬火用搅拌装置,特别是用于大型淬火槽(池)的搅拌器。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热处理厂商均未在淬火槽(池)中采用搅拌装置,在特殊的要求下,必须使淬火剂流动以提高其冷却性能时,也多采用液流的压差流动(用大功率泵站,下注上排),这样的办法,使淬火槽体积增大、附属设备增加、且效果不佳,一些厂商在引进热处理成套设备或学习国外技术时,从中受到启发,在淬火槽(池)中开始采用搅拌装置,但都使用的是插入式搅拌器(从槽的顶部插入),搅拌头采用螺旋桨,这种方式对大型淬火槽(特别是深槽),实现起来十分困难,效果也不好。
在国际上,所有的淬火槽(池)几乎都采用了搅拌装置,尤其是随着冷却介质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大量采用聚合物冷却介质,这类介质在工作中,必须要有良好的均匀性和流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其最佳的冷却效果,因此必须加以搅拌。据了解,目前国外的搅拌器大多采用插入式,搅拌头采用螺旋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淬火槽(池)搅拌器,该搅拌器结构简单,能有效地提高淬火剂的流动性的均匀性,增加淬火体的冷却速度和冷却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旋转搅拌体为波轮,它固定在轴的输出端上,位于淬火槽(池)内,轴通过轴承可旋转地置于壳体内,壳体通过支承环固定在淬火槽(池)上,在轴的输出端上安有三个串联排列的骨架唇口密封,在输入端上安有两个串联排列的骨架唇口密封,另外支承环与壳体之间安有“○”型密封圈。
上述搅拌器的波轮从淬火介质下7米处伸进淬火槽(池)内,搅拌器为三个,沿园周均匀分布。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从图1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由波轮1、PD型骨架唇口密封2、淬火槽壁3、传动轴4、轴承5、皮带6、皮带7、壳体8、“○”型密封圈9、10、支承环11、前端盖12和后端盖13组成,其中波轮1固定在传动轴4的输出端上,它位于淬火槽壁3内,传动轴4通过轴承5置于壳体8内,壳体8与支承环11通过螺栓连接,支承环11焊接在淬火槽壁3上,这样整个搅拌器通过支承环11而固定在淬火槽壁3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波轮1从淬火介质下7米处(随着电机功率不同,该深度有所不同,总之是偏于淬火槽的底部)伸进淬火槽内,为保证波轮1旋转时整个搅拌装置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在传动轴4的输出端上和输入端上分别采用了三个和两个串联排列的PD型骨架唇口密封,从而形成多唇口组合旋转密封,可有效地防止旋转时淬火介质的轴向窜入,同时支承环11与壳体8之间采用了“○”型密封圈10,壳体8与前端盖12以及后端盖13之间采用了“○”型密封圈9,这些密封圈可保证搅拌器在静止时不出现介质渗漏。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搅拌体采用的是波轮,波轮较之螺旋桨具有体积小(可扩大淬火槽使用空间)、轴向力小、运转平稳、搅拌平和均匀、不易产生气泡、液流相对稳定、容易制造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由皮带7带动皮带轮6旋转,再带动传动轴4旋转,最后使波轮1旋转,从而达到搅拌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采用三个搅拌器同时工作,这三个搅拌器沿淬火槽(池)的园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可作为独立产品广泛地用于大、中、小型热处理淬火槽,对于不同规格的淬火槽,只需对搅拌器运用机械设计中的相似理论进行缩放设计,配以相适应原动机,就可得到其系列产品。特别是聚合物介质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为这种搅拌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相比具有下优点:(1)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2)能有效地提高淬火剂的流动性和均匀性;增加淬火体的冷却速度和冷却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节能技术设备公司,未经成都节能技术设备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25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