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肌肉注射用多孔针头无效
申请号: | 00222978.1 | 申请日: | 200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291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9 |
发明(设计)人: | 姚五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勇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826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肌肉注射 多孔 针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改进的肌肉注射用针头,特别涉及的是一种肌肉注射用多孔针头。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肌肉注射用针头是一种常见普通的医疗器械用品。传统的肌肉注射用针头均是单孔一针尖注射孔,正是由于这种单孔针头机械构造的不合理性,故在临床应用时,这种传统的肌肉注射用针头,存在着以下不可避免的缺陷:
1,疼痛感较重(主要是胀痛感),这种疼痛的感受虽有药物及注射速度的影响,但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注射时,这种单孔针头在肌肉组织中只能形成单一的药液吸收面,此种吸收面不利于药液的迅速均匀吸收,从而在肌肉组织中形成药液储留,压迫皮下感觉神经末梢而致。
2,在注射液较多时,易形成肿块硬结,这些肿块硬结持久不散,压迫神经从而使疼痛持续不消。
3,长期注射中,针头对单一肌肉组织面的压迫损伤,影响对药液的吸收,注射拨针后,药液有顺着针刺的缝隙倒流出体外的现象,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注射时能减轻疼痛感,药液吸收好,不影响疗效的肌肉注射用多孔针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肌肉注射用多孔针头包括位于针杆头部的与针杆内腔相通的针尖注射孔,其特征是针杆周边上有至少一个与针杆内腔相通的注射孔。
上述针杆上的注射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上述针杆上的注射孔截面直径与针杆内腔直径相等。
上述针杆上的注射孔位于针杆上距针尖为针杆全长1/3的范围内。
上述针杆上的注射孔为1~3个,均匀分布在针杆上,多个注射孔可在同一条直线上或不同方向均匀分布。
上述针杆上的注射孔中心线垂直于针杆轴心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多个注射孔,在肌肉注射时,这多个注射孔在进入肌肉组织中,必形成多个肌肉组织吸收面,有利于对药液的迅速均匀吸收。
与已有的单孔肌肉注射针头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疼痛感较轻(主要是胀痛感),这是由于多孔针头在肌肉组织中形成了多个药液吸收面,药液不易储留,从而减轻了对感觉神经末梢的压迫,故疼痛感减轻,疼痛时间缩短。
2,在注射药液较多时,也由于此种吸收状态,故不易形成肿块和硬结。
3,多个肌肉组织面对药液的吸收,减轻了药液对单一肌肉组织面的压迫损伤。故长期注射时,药液不会形成倒流于体外的现象而影响疗效。
本实用新型针头用于临床实践证明:
1,注射时不因多孔而加大常规注射深度,这是因为多孔所处位置居于整个针杆长度的1/3长度内,而实际注射时,注射深度一般都在针杆长度的1/2或更深。
2,多孔针头由于针孔所处位置相对集中和靠前,在实践验证中不会影响对药液的吸取。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2。
实施例1: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以七号针头为例。金属针杆1长30mm,针尖切削面2长3mm,其上有针尖注射孔3。在距针尖3~10mm长度范围内,在针杆上有中心线垂直于针杆轴心线均匀分布的2个与针杆内腔4相通的圆柱形注射孔5。注射孔5横截面直径与针杆内腔直径相等。
实施例2:
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图。本实用新型2基本与实施例1同,不同处是针杆6上的三个注射孔7、8、9不在同一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勇,未经刘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29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