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防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23004.6 | 申请日: | 200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287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晋昆 |
主分类号: | F24J2/40 | 分类号: | F24J2/40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52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热水器 防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冻装置,尤其是一种用在太阳能热水器上的防冻装置。
太阳能热水器以其节能、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等特点倍受人们的欢迎,尤其在日光照射较多的地区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太阳能热水器均置于露天工作,且所用材质薄,装在其内的水不可能一次用完,因此,当遇到冬春寒流突袭时,短时间内即可迅速结冰,从而导致热水器冻裂损坏而无法再用。这种突发性寒流的到来,极易造成太阳能热水器的大面积损坏,其修复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目前较为有效的防冻措施就是将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排空,显然这种方法将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且排空操作极为不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耗低并具有检测功能的太阳能热水器自动防冻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它包括太阳能集热器下集水管和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在集热器下集水管内设有其内装有感温器和电加热器的电加热棒,在集热器下集水管端部设有与电加热棒连为一体的堵头,在用户室内设有与电加热棒内的电加热器和温控器电连接的电源接插器。
所述电加热捧为一细长的空心圆柱捧或者方柱捧,其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堵头连为一体,空心棒棒体内设置电热器。
所述堵头为一带凸台的空心圆柱体,其凸台端部与加热棒连为一体,另一端封闭,堵头体内设置感温器和电连接线,以便让电热器和温控器的电连接线穿过该堵头分别接于电源接插器的开关、指示灯上。
所述电源接插器为一电源插头,其上设有线路监测指示灯9、加热指示灯10以及检测开关11,并分别与加热器、感温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由于在集热器下集水管内设置了自动加热器,因此可有效防止冰冻,保证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正常,另外本装置还设置了检测器,使用户不出户即可迅速检测防冻装置是否能工作,本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耗电少,造价低,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太阳能热水器防冻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加热棒及堵头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电源接插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电路结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之内容并不限于此。
图1、图2中,1为加热棒棒体,为一细长的空心圆柱体,其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堵头5连为一体,该加热棒棒体置于太阳能集热器的下集水管2内,棒体1内设置有加热器3,4为感温器的探头,置于水中,并通过导线与感温器6电连接,5为堵头,为一带凸台的空心圆柱体,凸台的端部与加热棒1连为一体,并置于下集水管2端部,其内设有感温器6及电线7,其端部14封闭,8为电源接插器,即电源插头,其上设置线路监测指示灯9、加热指示灯10、检测开关11,通过电线7分别与加热棒内的加热器3和堵头内的感温器6电连接。
图3中,加热器3一端通过感温器6(即温控开关)接于电源正极,另一端接于电源负极;线路监测指示灯9一端与加热指示灯10一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电阻12与电源正极相连,加热指示灯1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13与电源负极相连,检测开关11一端接电源正极,另一端分别接于a点和b点。
其工作过程是:当水温在零度以上时,整套装置不工作。当水温接近零度时,感温器6自动闭合,接通加热器3工作,当水温达到5-8度时,感温器6自动断开仃止加热,如此反复加热可防止管内的水结冰。由于该装置除冬天外,在春、夏、秋长时间处于非工作状态,因此可通过检测开关11进行检测,即按下检测开关11(它是常开触点),电流经正极、检测开关11、加热器3、负极形成回路,同时电流还经正极、检测开关11、加热指示灯10、电阻13、负极形成回路,10点亮,表明装置工作正常,放手时检测开关回位(即断开)。由于线路监测指示灯9为一只氖管,当感温器6不工作时,仅有监测电流经电阻12、线路监测指示灯9、加热器3形成回路,因此不耗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晋昆,未经王晋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30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