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用电子点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23176.X | 申请日: | 200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4225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发明(设计)人: | 逯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逯兆林 |
主分类号: | F23Q7/10 | 分类号: | F23Q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用电 点火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工业用的电子点火装置。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电子点火装置的结构,是在一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同时设置有燃气和配气用的空气两种气体输入进口的管状外电极内,经绝缘支承结构设置有在与外电极相同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与其保持电绝缘的内电极,两电极间的电绝缘性能是由其间最短距离的气体隔离层厚度实现和决定的。该两电极的端部在点火端口处具有保持有为点火放电所需间距的靠近结构。管状外电极与内电极间的管内间隙空间即为燃气进口与点火端口处间的气流通道。燃气和配气用的空气自进气口进入并混合后,在经点火端口处喷出时可被两电极间的高压放电火花点燃,作为点火用的火源。使用中发现,这种点火方式的点火稳定性差,易受输入气体流速变化的影响,任何一种气体的流量和/或流速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难于点燃的情况。此外,管状外电极与在其管内设置的内电极间仅靠气体隔离层进行绝缘,对于点火所使用的高电压来说,在保证绝缘效果的稳定可靠方面也易出现问题。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能提高使用效果的稳定可靠性的工业用电子点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工业用电子点火装置的基本结构,仍是在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至少设置有燃气输入口的管状外电极内,经绝缘支承结构设置有在与其相同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与其保持电绝缘的内电极,两电极的端部在点火端口处具有保持有为点火放电所需间距的靠近结构,管状外电极内的燃气输入口与点火端口处间有气流通道。其中,在点火端口处设有一包绕其周围并具有延伸状内凹容积空间的火头稳燃结构,该延伸状内凹容积空间与管状外电极内的气流通道间至少有一个孔径小于点火端口处孔径的气流分流通道相连通。一般情况下,可以使所说火头稳燃结构中的延伸状内凹容积空间与管状外电极内的气流通道间相连通的气流分流通道为在点火端口处周围设置的复数个的形式更好。由于在点火端口处设置的火头稳燃结构中包绕该点火端口周围并具有延伸状内凹容积空间是向外开放的结构形式,试验表明,燃气自点火端口处喷出后,可在此延伸状的内凹容积空间中形成回旋的涡流状态,而且能与燃烧所需的空气充分接触和混合,同时还有经一个数个气流分流通道输出的来自管状外电极内的燃气的持续补充,从而可在该延伸状的内凹容积空间中形成一不易受气体流量和/或流速影响的易点燃的气体团,并能形成点燃后不易熄灭的“长明火”式的燃烧火头。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的电子点火装置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始终保持有一处于稳定燃烧状态的火头作为点火火源供使用,直至关闭燃气进气口的燃气输入后,该火头才会熄灭。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点火装置中的燃气是经点火端口处喷出后,在火头稳燃结构的延伸状内凹容积空间中与空气混合后被点燃的,因此在传统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配气用的空气输入进口,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点火装置中就不再是必需的了,其既可以保留,也可以去除,而将其去除后,则能使结构得到进一步的简化。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改善和提高点火装置的绝缘性能,可以在所说的内电极外设置有管状延伸的绝缘环套结构,例如可以为由常用的陶瓷材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环套结构。为使其在不同长度的点火装置加工制造时能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还可以进一步使所说的该管状延伸的绝缘环套结构为由具有不等径两端的绝缘环套单元构件首尾依次连接组成。当使用具有不等径两端的绝缘环套单元构件的数量较多,其首尾依次连接后可能在强度或稳定性等某些方面带来一些不便,此时可以在由具有不等径两端的绝缘环套单元构件首尾依次连接组成的管状延伸绝缘环套结构外套置有与其保持相同延伸方向的整体型定位结构,如可使用常用的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整体套管形式的定位结构。显然,这些进一步增加的绝缘措施对于点火装置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绝缘性能的稳定和提高都是有利的。
以下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的实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业用电子点火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结构示意图。
在如图所示的工业用电子点火装置中,有一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设置有燃气输入口6和保留有空气输入口7的管状外电极4,其内经陶瓷绝缘支承结构3设置有在与外电极4相同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与其保持有空间间距的内电极2。两电极的端部在点火端口处11具有保持有为点火放电所需间距的靠近结构,管状外电极4与内电极2间的管内空间间距即为由燃气输入口6至点火端口处11间的气流通道9。与点火端口处11相对的该装置的另一端,为两电极与外电源连接的高压电源接头8。在点火端口处11外端设有一包绕在该点火端口周围并具有延伸状内凹容积空间12的火头稳燃结构1。该延伸状内凹容积空间12经环绕在该点火端口处11周围设置有若干个孔径小于点火端口处11孔径的气流分流通道10,与管状外电极4内的气流通道9保持连通。在内电极2之外还设置有由若干具有不等径两端的陶瓷绝缘环套单元构件以首尾依次连接的方式组成的管状延伸的绝缘环套结构5。根据点火装置长度的不同,如对该管状延伸绝缘环套结构5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还可以在该管状延伸绝缘环套结构5外再套置有与其保持相同延伸方向的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整体套管形式的定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逯兆林,未经逯兆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31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沥青防水卷材用复合胎体
- 下一篇:免擦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