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位弹子锁无效
申请号: | 00223427.0 | 申请日: | 200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503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发明(设计)人: | 彭传贵;徐斌;吕经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传贵;徐斌;吕经森 |
主分类号: | E05B27/06 | 分类号: | E05B27/06;E05B35/12 |
代理公司: | 内江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常巍 |
地址: | 6412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有两个工作位的锁具。
常见的锁具一般都由锁体、锁芯、钥匙孔及与之相对应的工作位,以及安装于工作位中的由上弹体和下弹体组成的弹体构件所组成,锁具的拨叉连接在锁芯上,用一把钥匙就可以实现开启和关闭。其锁芯弹子数量少,组合机率小,防盗性能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锁芯弹子数量多、组合机率大、防盗性能优越的锁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单锁芯、双位五组弹体的结构,由锁体、锁芯、钥匙孔和与之相对应的工作位,以及安装于工作位中的弹体结构所组成,其中,在锁体和锁芯之间还设置有套接于锁芯上的芯套,芯套与锁具上的拨叉相连,其中,还设置了与锁芯中的钥匙孔相配对应的第Ⅰ工作位和第Ⅱ工作位,第Ⅰ工作位和第Ⅱ工作位之间的夹角为20°-60°,在第Ⅰ工作位、第Ⅱ工作位中均安装有由上弹体、中弹体、下弹体叠成的弹体构件,在上弹体的上平面与锁体的外壳之间还设置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位五组弹体的结构,需用两把不同的钥匙才能实现开启或关闭,它不仅增加了弹子的数量,大大扩大了组合的机率,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锁具的防盗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第Ⅰ工作位上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局剖图;
实施例1:双位弹子锁,采用单锁芯、双位五组弹体的结构,与钥匙孔10匹配并相对应的第Ⅰ工作位3和第Ⅱ工作位2呈40°的夹角,在第Ⅰ工作位3中有5排弹体结构,每排弹体结构均由上弹体8、中弹体7、下弹体6自上而下叠成,在上弹体8的上平面和锁体5的外壳之间还设置有弹簧9;在第Ⅱ工作位2中也有5排弹体结构,而每排弹体结构是由上弹体8、中弹体7、下弹体6叠加而成,在上弹体8的上平面和锁体5的外壳之间也设置有弹簧9,锁芯1安装于锁体5内,在锁芯1和锁体5之间还套接有芯套4,芯套4的端部与锁具的拨叉相连。
一、开锁操作程序:
当锁芯1在第Ⅰ工作位3位置时,插入Ⅰ号钥匙。全部下弹体6在钥匙的作用下抬起,中弹体7被下弹体6顶出锁芯1。此时,所有下弹体6的上平面和所有中弹体7的下平面与锁芯1外圆面齐平。中弹体6的上平面与芯套4的外圆面齐平,在这种状态下,才能逆时针转动Ⅰ号钥匙,在定位机构作用下(锁具内),锁芯1定位在第Ⅱ工作位置2处取出Ⅰ号钥匙,插入Ⅱ号钥匙,所有下弹体6分别插入芯套4中对应的孔中,并且所有中弹体7上平面和所有上弹体6的下平面与芯套4外圆齐平,转动钥匙,锁芯1和芯套4同时转动,带动芯套4上的拨叉打开锁具。
二、关锁操作程序:
插入Ⅱ号钥匙,顺时针转动锁芯1至笫Ⅱ工作位置2,(弹体工作状态与开锁一样)取出Ⅱ号钥匙,插入Ⅰ号钥匙,顺时针转动到笫Ⅰ工作位置3(弹体工作状态与开锁相同)。取出Ⅰ号钥匙,此时,锁住锁具。这样开锁时必须首先使用Ⅰ号钥匙,如果首先使用Ⅱ号钥匙,由于中弹体7锁住锁芯1,使锁芯1无法转动,而芯套4也被第Ⅱ工作位置2的上弹体8锁住,故无法开锁,因此,需要两把钥匙才能开锁,提高了锁被盗开的难度,锁的安全性能大幅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传贵;徐斌;吕经森,未经彭传贵;徐斌;吕经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3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防弹头盔的复合玻璃防弹面罩
- 下一篇:一种自动拍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