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油抽汲胶杯无效
申请号: | 00223664.8 | 申请日: | 2000-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4450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发明(设计)人: | 邱兆波;丁荣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兴航天科技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0 | 分类号: | E21B33/1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中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志敏 |
地址: | 61005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抽汲胶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抽汲胶杯,用于油井开采初抽油或低产低压油井的采油生产中,属采油抽汲技术领域。
我国油田普遍使用抽汲胶杯(又称凡尔抽子),但几乎为进口产品,价格较高。国内曾开发出的产品,在30兆帕压强、运行速度200m/min的工作条件下,其耐磨性能低、使用寿命短;另外,原油中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国内产品在耐酸、耐碱、耐硫化物等腐蚀,明显不足。据油井反映,国内产品使用寿命均在1万米以下,缺乏经济性,故油田基本不使用国内产品。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耐磨耐腐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的石油抽汲胶杯,以替代进口产品。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由骨架托、钢丝及锁紧杯构成的骨架,骨架镶嵌在抽子橡胶体内,整个抽汲胶杯外型呈园锥状,其钢丝的工作磨损段与橡胶体工作磨损段外型具有5′-20′一定的锥度。通过反复对零件工作状态分析,并建立力学模型,即当抽汲胶杯向上运动时,内部压力增大使抽子膨胀将管壁密封,在抽油管内形成真空负压,达到抽油效果。在此过程中,抽子膨胀时应足以密封管壁,如膨胀过小,不能密封,就无法达到抽油效果;但又不能过余,否则会造成摩擦力加大,增加磨损,影响产品使用寿命。因此,该产品必须控制膨胀量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其使用要求。由此,现有产品结构上有缺陷,在工作时,受力变形形态不好,即膨胀过大,且膨胀的最大位置不正确,使磨损增加或磨损到不应磨损的位置,如现有产品主要磨损部分在上方,使其该部分橡胶因磨损而造成强度差,这是产生脱落或开裂的原因之一。从产品结构看,最大磨损位置应在产品中部,通过受力分析,发现产品骨架的顶部弯角很重要,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钢丝弯曲变形,而钢丝的弯曲变形的形式决定了抽子磨损的位置。经过多次理论模拟计算及现场实验,得出骨架装配好时,钢丝的工作磨损段应有一定锥度,即应有5′-20′的倾斜锥度,同时橡胶体成型后的工作磨损段外型也应有5′-20′锥度。这样能大为改善制品受力变形形态,提高抗磨性,延长使用工作时间。
上述钢丝与橡胶体的工作磨损段最佳锥度范围为10′-15′。此范围的锥度,会明显提高制品的使用寿命。
上述钢丝与橡胶体的前变形段锥度为15°-17°,最佳范围为16°-16.5°。钢丝与橡胶体两者的前变形段保持较大且为上述范围的角度倾斜,当其受压内弯曲时,能使钢丝与橡胶体工作磨损段保持一种理想的变形形态,从而提高工件的耐磨能力。
上述骨架表面采用喷砂工艺制成砂粒粗糙表面,以提高橡胶与金属骨架间的粘接表面积,使橡胶和金属粘接强度大于橡胶本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特点是橡胶采用氢化丁氰橡胶制成,以提高制品的耐磨抗腐力。
本实用新型制品经油田测试和试用,其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同类进口产品,获得试用者赞赏,完全可作为进口替代品。本实用新型具有:
1、耐酸、碱及硫化物腐蚀,适用于原油中化学成分复杂的工艺;
2、耐磨,在30兆帕压强,运行速度200m/min的工作条件下,能正常工作行程10万米左右,无脱胶。同类美国进口产品使用寿命仅8万米左右。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骨架结构图。
图4为图3的B向视图。
本实用新型石油抽汲胶杯,具有由骨架托1、钢丝2及锁紧杯3构成的骨架(见图3-4),骨架托为整体成型件,钢丝为30根(根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钢丝插在骨架托上相应的插孔内,并由锁紧杯外张锁紧;骨架表面采用喷砂工艺制成砂粒粗糙表面,骨架镶嵌在抽子橡胶体4内(见图1-2),橡胶体选用进口氢化丁氰橡胶,严格按工艺流程炼胶(每次硫化时间20-25分钟,温度170°)制成(橡胶主要起密封作用,钢丝加强其耐磨性)。整个抽汲胶杯外型稍呈园锥状,其钢丝的工作磨损段5、橡胶体的工作磨损段6具有5′-20′的锥度,最佳范围为10′-15′;钢丝的前变形段7和橡胶体的前变形段8的角度为15°-17°,最佳锥度范围为16°-16.5°;钢丝的后变形段9角度为19°-22°,最佳范围为20.5°-21.5°。相比之下,同类进口的产品相应工作磨损段为园柱形,前变形段锥度为14°-15°,钢丝后变形段角度为19°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兴航天科技开发公司,未经成都新兴航天科技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3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