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展式无菌罐底阀无效
申请号: | 00223986.8 | 申请日: | 200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490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9 |
发明(设计)人: | 邱家山;黄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英德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2 | 分类号: | F16K1/02 |
代理公司: | 四川高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展式 无菌 罐底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尤其是用于生化制药、食品行业的罐底放料阀。
在生物制药领域,如血液制品生产中,对生产设备,特别是阀门管件要求严格符合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标准,即达到无死角,缝隙应填充,可清洗、高光洁度的要求。现行使用的反应罐底阀,如《化工机械设计手册》中介绍的上展式底阀,它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和缺陷,其一,阀体采用整体铸造,阀体内腔难以通过常规车削抛光加工手段,达到高光洁度要求;其二,邻近填料函的阀杆部分与阀体铸件之间存在淤积料液的死区;其三,难于拆卸和装配,不能达到快拆快装方便清洗消毒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上展式无菌罐底阀,它具有阀体内腔便于抛光加工的结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通过以下设计加以实现,一种上展式无菌罐底阀,包括用于直接固联在罐体底部的阀底座,还包括位于上述阀底座内腔、与之形成静配合的阀塞,阀塞与阀底座接触面上设有O形圈,阀塞与阀底座以可拆卸方式连接;还包括与阀塞相焊接而构成阀体内流体通道的弯头接管;还包括其上置有填料函的旋转升降式阀杆以及固联在阀杆外端的上展式阀瓣,阀瓣的直径不大于阀底座的内腔孔径。
采用上述设计方案,阀塞可经车削加工和内腔抛光加工,再将阀塞与弯头接管焊接(焊缝经打磨)而成阀体,因而,与阀体整体铸造结构相比,整个阀体内腔通过普通车削加工和抛光加工,即可达到高光洁度工艺要求。此外,阀塞与阀底座之间通过O形圈密封形成静配合,且相互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因而,可以方便地将整个阀门,通过阀底座的内腔通孔,从阀底座上卸下,进行清洗消毒。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阀瓣部分的放大图。
图1中,阀底座5a用作直接焊接在罐体底部24,阀塞5b位于阀底座内腔,与之形成静配合,相互接合面上设置有O形圈21起密封作用。阀塞和阀底座上均设置有快装卡盘,硅胶密封圈20用于快装卡盘的密封。阀塞可直接车削加工和内腔抛光达到高光洁度要求。弯头接管9(90°或135°等)直接焊接在阀塞上,构成阀体内腔流体通道。弯头接管外端上设置有快装卡盘8。阀杆旋转升降结构和组成如下:阴杆套筒10焊接在弯头接管上,阀杆阴杆11置于其内,与之形成静配合,相互接合面上设有O形圈17,且二者均设置有快装卡盘,硅胶密封圈16用于该快装卡盘的密封。阀杆12与阀杆阴杆螺纹联接。填料函7焊接在阀杆阴杆上,填料压塞6将填料圈19、填料垫18压紧,起到轴封作用。垫片14、螺钉15将手轮13固定在阀杆上。参见图2,固联在阀杆12外端的阀瓣1内衬有一压环垫23,阀封压紧锥4将密封圈2和压环3压紧在压环垫上,阀封压紧锥内还置有一阀杆钉头垫22。结合图1,阀瓣的直径不大于阀底座5a的内腔孔径。折卸时,将阀塞和阀底座的快装卡盘拆开,即可将阀瓣直接从阀底座内腔中抽出。
与前述现有罐底阀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和优点:
1、阀体内腔可经普通车削和抛光加工,达到工艺所需高光洁度要求;
2、整体结构简单,不存在淤积残液的死角、死区;
3、具有快拆快装的结构特点,方便清洗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英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英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39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蜘蛛火灾救生机
- 下一篇:一种返矿粉尘加湿卸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