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桨膜腔穿刺抽排管无效
申请号: | 00224402.0 | 申请日: | 200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229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忠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张家界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鸿飞 |
地址: | 4271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桨膜腔 穿刺 抽排管 | ||
一种桨膜腔穿刺抽排管,用于对桨膜腔穿刺抽排水,属医疗器械。
传统的桨膜腔穿刺抽排水由注射器、穿刺针组成,并由橡皮管连通注射器和穿刺针。抽水时,首先取出注射器,并连通好针,将针扎入桨膜腔后抽水,当注射器内水满后,用钳子夹住橡皮管中部,断开橡皮管与注射器并排掉注射器内的水,然后再次连通橡皮管与注射器,松开钳子,进行第二次抽排水。还有一种利用三通管抽排水技术,用三通管连接注射器与穿刺针,抽水时,穿刺针与注射器保持连通,排水时,旋转三通管的阀门,使穿刺针与注射器之间保持在不连通状态,而注射器与三通管的另一出口连通,然后推动注射器柄排水,如此反复操作,可抽掉桨膜腔的全部积水。但需不断重复操作和切换气液流动方向,增长了抽排水时间,使病人感到痛苦,使医务人员感到麻烦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桨膜腔穿刺抽排管,不需要反复夹管、旋转阀门,反复上、取注射器,就能够自动切换气液流方向,达到方便抽排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达到上述目的的:用一有三个端口的刚性管,其中一端口与穿刺针连通,一端与注射器连通,另一端口为排水口,与穿刺针连通的端口在管的前部,与注射器连通的端口在管的中部。在管的前半部分靠近中部的管内,有一竖直固定的刚性网状物,管内弹簧的后端与之自然相连,弹簧的前端与密封珠相连,在密封珠的外部有一V型中空阀,其头部在外侧,便于密封珠在受到一定压力作用时,能够封密或连通内管。在管的后半部分有一同样结构的装置同向置于管内,其V型中空阀靠近管的中部,刚性网状物在管的尾部,密封珠置于V型中空阀内侧,弹簧置于密封珠与刚性网状物之间。使用时,分别连通好注射器、穿刺针,将针扎入桨膜腔后,给注射器柄一定的拉力,前端密封珠在管内负压的作用下与中空V型阀内壁断开,另一侧密封珠在管内负压作用下而密封更好,桨膜腔中的水依次经穿刺针、V型中空阀、刚性网状物后积聚于注射器和管内,当水满时,给注射器柄一定的推力,前端密封珠在弹簧和管内压力的作用下,与V型中空阀内壁密封,后端密封珠在管内压力作用下与V型中空阀的内壁断开,管内积水即可排出。一次抽不完桨膜腔中的水时,可如此反复操作,即可达到有效抽排水的目的。不用时,密封珠在弹簧的作用下可恢复到自然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可较大程度地减少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病人痛苦。
下面结合附图来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1知:本实用新型由管子1、弹簧2,刚性网状物3、V型中空阀4、密封珠5组成。其中管子1有三个端口,前端口与穿刺针连通,中端口与注射器连通,后端口为排水口。在管子1的前半部分内,有一刚性网状物3,用作弹簧3的抵衬,竖直固定于管内的中部附近。一定弹性系数的弹簧2的后端与之相连,弹簧2的前端与密封珠5相连,在密封珠的外部有一V型中空阀4固定于管内,密封珠5的大小适合于能部分耦合于V型中空阀4内。在管子1的后半部分,有一相同装置同向置于管内,V型中空阀4在管子1的中部附近,且固定于管内,刚性网状物4在管子1的尾部,弹簧2、密封珠5依次置于其中。使用时,前端口与穿刺针连通,中端口与注射器连通,将针扎入桨膜腔,拉动注射器柄,前端密封珠5与V型中空阀4的内壁断开,水进入管和注射器内,排水时,给注射器柄一定的推力,前端密封珠封密内管,后端密封珠断开,水即可排掉,一次不够时,可重复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忠,未经王文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44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