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高压混合式隧道通风专用风机无效
申请号: | 00224424.1 | 申请日: | 200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142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珏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24F7/06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魏国先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高压 混合式 隧道 通风 专用 风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高压混合式以径流为主的隧道通风专用风机。
原有的一些隧道通风风机采用轴流风机和射流风机,无预增压、气流调节、主增压及膨胀加速结构,风压及风速低,无自动调节功能,通风效果差,而且功耗大,不能有效解决现有隧道通风系统的环保、节能和消防配合问题。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风压及风速高、能进行自动控制调节、功耗低、通风效果好、有效解决隧道通风系统的环保、节能和消防配合问题、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高效高压混合式隧道通风专用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高效高压混合式隧道通风专用风机由预增压段、气流调节段、径流式主增压段、膨胀加速段这四个基本单元构成,预增压段包括前导流锥、轴流式转子、预增压段外壳、前支承,前导流锥与轴流式转子的轮盘连接固定,轴流式转子由一体化盘轴和叶片构成,前支承由支承座及滚柱轴承、向心滚珠轴承、挡圈、轴向定位螺母组成,轴流式转子、前支承安装在预增压段外壳内;气流调节段包括外壳、内环、静子叶片组、摇臂与联动环,静子叶片组又分为固定式静子叶片和可调式静子叶片,固定式静子叶片安装在外壳前段内表面槽,可调式静子叶片其转动轴安装在外壳后端,内环通过固定式静子叶片与外壳构成一个统一的刚体结构,摇臂与联动环为同一组运动控制机构,联动环的销轴在摇臂前端槽内滑动,摇臂后端方孔连接并带动可调式静子叶片旋转,联动环以外壳的限位台为轨道,通过步进电机控制动作;径流式主增压段包括导风轮、径流式增压转子、主增压段外壳、出口导流静子,导风轮由叶片、轮盘、前缘封严环及花键轴构成,径流式增压转子具有叶片、轮盘及轴颈,导风轮安装在气流调节段外壳内,径流式增压转子及出口导流静子则安装在主增压段外壳内,主增压段外壳呈S状,出口导流静子叶片的横断面截口曲线为阿基米德螺线,纵断面截口曲线为直线;膨胀加速段包括内壳体、外壳体、流线型支柱、后导流锥、电机及电机支撑件,内壳体外表面为气流加速通道内壁的一段,内壳体末端装配嵌入后导流锥的前端,后导流锥内安装电机,外壳体通过三条成120°均匀分布的流线型支柱与内壳体相连,支柱采用中空结构,柱内可通过线路、油路及电机支撑件,膨胀加速段外壳体,主增压段外壳、气流调节段外壳、预增压段外壳依次通过各自的法兰盘、螺栓连接固定,电机转子、径流式增压转子、轴流式转子三段之间用两个联轴节连成一个柔性轴。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独特的预增压段、气流调节段、径流式主增压段、膨胀加速段四个基本单元的设计,因而风压风速大,而且能自动控制可调,功耗低,通风效果好,有效解决隧道通风系统的环保、节能和消防配合问题。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设计合理、工作可靠、性能优良,为我国隧道通风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的专用风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增压段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支承座平面示意图;
图4为气流调节段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主增压段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风轮平面示意图;
图7为径流式增压转子平面示意图;
图8为膨胀加速段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这种高效高压混合式隧道通风专用风机对空气作功的过程为:
机械预增压--流向调节--运动主增压--膨胀加速
按此四大过程,风机的总体结构亦由四个基本单元段构成,其概貌如图所示:
预增压段由前导流锥、轴流式转子、预增压段外壳、前支承构成,气流调节段由外壳,固定式静子叶片、内环、可调式静子叶片和摇臂及联动环构成。径流式主增压段由导风轮、径流式增压转子、外壳、出口导流静子构成。膨胀加速段由内壳体、外壳体、后导流锥、电机及支撑件、成120°分布的三个流线型内空支柱构成。
为不影响气动性能及节约空间,电机置于后导流锥内部,后导流锥的后部可以向后脱开以便于电机维护。
风机轴系采用筒支梁柔性轴系,三个旋转部件由两个联轴节连接,允许有一定的不同轴度存在。
预增压段设计方案
预增压段应由前导流锥、轴流式转子、外壳体、前支承共四个部件构成,具体设计如下:
前导流锥1:
因锥体前端没有对空气作功的部件,加之对一般的通风可以不考虑自然风的影响,故对前导流锥可以不作气动计算,锥体曲面可采用抛物旋转面。截圆直径与轴流式转子轮毂直径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珏,未经李华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4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