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楼消防救援缆车无效
申请号: | 00224981.2 | 申请日: | 200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497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发明(设计)人: | 胡孟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孟牛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法男,丁旭 |
地址: | 412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楼 消防 救援 缆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建筑物的消防设施,特别是一种高楼消防救援缆车。
高层建筑的风涌云超在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和繁华的同时,也给消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旦高楼发生火灾,电梯、楼梯间通道往往被大火烧坏或隔断,传统的消防设备象云梯等,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很难有效开展高空的消防和救援工作,只能靠消防队员从外墙攀爬,这既费时间,操作也很不方便,不能有效地开展救援和灭火工作,同时也很不安全,造成消防队员很大的伤亡。结果往往是造成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大楼被烧毁。另外高层建筑外墙的清洁和维修工作,也是当前各高楼管理中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传统的办法是雇请专业的高楼清洁公司,这需花费一笔很大的费用,同时也不安全,作业时间也很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发生火灾能及时、方便、安全地疏散高层房屋中的被困人员、非紧急状态时可进行高楼外的清洁和维修工作的高楼消防救援缆车。
为达到以上目的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主机1,吊篮2,吊臂3,拉杆4,吊索5,齿轮对14,吊索转筒16,主杆21和控制电路。
所述主机1是一个经下部行走轴轮组合7与地面固定导轨6相触接、并沿导轨滑行的一个舱体:在该舱体的一侧设有一与附加平衡导轨11相抵接的侧向平衡滑轮10;所述的行走轴轮组合7通过与其主轴连接的一下设水平向杆件上的一组平衡轮9,使行走轴轮组合7与导轨6呈锁合卡接状态;所述主机1的舱体内固装着带减速器的行程电机92,其减速器输出端通过齿轮对14与行走轴轮组合7的主轴相连;此外,在所述主机1的舱体内还固装着控制吊篮2升降的升降电机93及其附带的减速器和液压制动器;其减速器的输出轴与吊索转筒16的转轴相连。
所述主机1一侧为一竖直于安装平面的主杆21,并通过拉杆4与吊臂3连接,控制吊篮升降的吊索5一端固定于吊臂3的顶端,另一端则绕过与之相配的吊钩20以及定动滑轮组合盘绕于吊索转筒16上;同时所述吊臂3的另一端通过一轴套与主杆21套接,吊臂3的中间部位设有一转轴垂向设置、且带有减速器的吊臂行走电机91,该吊臂行走电机91经减速器输出轴轴端的齿轮与其下方机架顶部的一块设有弧形齿槽的导轨板8相啮合。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高楼消防救援缆车具有可伸缩的吊臂、可以升降的吊篮以及铺设在沿高层建筑顶四周的轨道,使吊篮可以方便地到达指定位置,安全地进行消防和清洁活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机机架上导轨板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吊臂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如图所示,包括主机1,吊篮2,吊臂3,拉杆4,吊索5,齿轮对14,吊索转筒16、主杆21和控制电路:所述主机1是一个经下部行走轴轮组合7与地面固定导轨6相触接、并沿导轨滑行的一个舱体:在该舱体的一侧设有一与附加平衡导轨11相抵接的侧向平衡滑轮10;所述的行走轴轮组合7通过与其主轴连接的一下设水平向杆件上的一组平衡轮9,使行走轴轮组合7与导轨6呈锁合卡接状态;所述主机1的舱体内固装着带减速器的行程电机92,其减速器输出端通过齿轮对14与行走轴轮组合7的主轴相连;此外,在所述主机1的舱体内还固装着控制吊篮2升降的升降电机93及其附带的减速器和液压制动器;其减速器的输出轴与吊索转筒16的转轴相连。
所述主机1一侧为一竖直于安装平面的主杆21,并通过拉杆4与吊臂3连接,控制吊篮升降的吊索5一端固定于吊臂3的顶端,另一端则绕过与之相配的吊钩20以及定动滑轮组合盘绕于吊索转筒16上;同时所述吊臂3的另一端通过一轴套与主杆21套接,吊臂3的中间部位设有一转轴垂向设置、且带有减速器的吊臂行走电机91,该吊臂行走电机91经减速器输出轴轴端的齿轮与其下方机架顶部的一块设有弧形齿槽的导轨板8相啮合。
图4为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包括值班室控制电路40,开关电路50,墙体布线电路60,吊篮控制电路70,行程开关电路80和电机电路90,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孟牛,未经胡孟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4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