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缘封闭式翼型滑翔伞无效
申请号: | 00226255.X | 申请日: | 200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4250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琐 |
主分类号: | B64B1/58 | 分类号: | B64B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2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缘 封闭式 滑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落伞,特别是一种滑翔伞伞体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以传统的开口式翼型滑翔伞和本发明人在中国专利ZL97208430.4中公开的内囊充气式翼型滑翔伞为基础。
传统开口式翼型滑翔伞由伞体、伞绳、操纵绳、座带等组成。其中的伞体由上、下两层伞布与中间沿展向间隔布置的翼型翼肋缝制而成,伞的前缘有进气口。进气口的数量或腔室的数量一般在30个左右,也有多达70个的,伞的后缘是封闭的。当向前飞行时,迎面空气流由进气口进入伞体夹层内,充满翼肋之间的每个空腔,在翼肋的定型作用下,形成上凸下平的机翼形状,在迎风气流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升力。这样,翼型伞就具备了滑翔飞行能力。对于伞体较厚,进气口较大的滑翔伞,其安全性好,但阻力过大,滑翔比仅在3左右。随着滑翔伞等级提高,伞体趋于扁平,进气口减小,阻力也相应减小,飞行性能提高,飞行速度加快,滑翔比可达7以上。这种冲压进气式翼型滑翔伞由于前缘有开口,破坏了机翼翼型,会造成额外的压差阻力和升力损失(由于开口产生的压差阻力占到总体阻力的30%左右,升力损失占到15%左右),因而滑翔飞行性能总的来说不高。另外,中、高级翼伞,伞体较薄、扁平,愈是高级翼伞进气口愈小,在乱气流中滑翔愈容易发生在伞体受乱气流挤压后,腔室内气体从进气口排出造成的翼面塌陷,伞体变形,甚至上、下翼面贴合到一起的“夹伞”故障,结果失去滑翔性能,导致螺旋下坠事故。因而,愈是高级翼伞,安全性能愈差。
内囊充气式翼型滑翔伞,是在继承传统开口式翼型滑翔伞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封闭了翼伞前缘的进气口,使翼伞前、后缘都是封闭的;并在伞体翼肋之间各腔室内装有可充气的内囊,其内囊的剖面为机翼流线型,内囊外形与翼肋之间的腔室相配合。滑翔飞行前,从伞衣后缘的可封闭开口处依次把柔性内囊装入伞衣的每个空腔内,将其准确定位后,再封闭后缘,只露出充气嘴。最后通过充气嘴给各个内囊充气加压,使每个内囊鼓起、涨硬,整个翼伞也就像刚性机翼一样鼓硬起来,如同一个完整的机翼。这种翼伞升空飞行时,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的机翼翼型,不随气流及技术水平变化。特别是做成扁平型高级伞,具有优良的滑翔飞行性能和好的安全性能。但是,这种翼伞也存在着造价高、包装体积大、重量重,充气起伞和放气收伞不便,存在着内囊经常性漏气造成的检查、修复的麻烦,尤其是在山区滑翔,山坡上的长刺植物很容易扎破伞衣内囊,造成内囊漏气。成本高和使用不便是内囊充气式翼伞存在的最大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不仅安全性好,滑翔飞行性能优良,而且造价低,使用简便,实用性好的翼型滑翔伞。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保持现有翼型滑翔伞的基本结构,包括伞体、伞绳、操纵绳、座带,其中伞体由上翼面、下翼面与中间间隔布置的翼型翼肋缝制而成,其特征在于:伞体的前缘是封闭的,在伞体上设有一个或几个鼓风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也在于:在封闭的伞体前缘内设有保持前缘形状的前缘加强件;在鼓风进气口内设置有柔性的单向进气活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在伞体的前缘或下翼面设有至少一个,至多腔室数量的迎风进气口,该迎风进气口内设置有柔性的单向进气活门。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进气口设于伞体前缘的前缘封闭式翼型滑翔伞外形示意图。
图2是进气口设于伞体下翼面的前缘封闭式翼型滑翔伞外形示意图。
图3是前缘封闭式翼型滑翔伞侧视示意图。
图4是在伞体上翼面设有进气口的腔室结构图。图中(a)是位于腔室两侧并设有进气侧壁的翼肋的平面图;图中(b)是腔室的结构图。
图5是在伞体下翼面设有进气口及其进气活门的腔室结构图。图中(a)、(b)是位于腔室两侧并设有进气侧壁的翼肋的平面图;图中(c)是腔室的结构图;图中(d)是设于进气口内进气活门的展开平面图。
图6是在伞体下翼面设有进气口的腔室结构图。图中(a)是位于腔室两侧翼肋的平面图;图中(b)是腔室的结构图;图中(c)是腔室下翼面布的展开平面图。
图7是另一种在伞体下翼面设有进气口及其进气活门的腔室结构图。图中(a)是位于腔室两侧并设有进气侧壁的翼肋的平面图;图中(b)是腔室的结构图;图中(c)是设于进气口内进气活门的展开平面图。
图8、图9是在伞体前缘设有进气口及其进气活门的腔室结构图。两图中(a)是腔室的结构图;两图中(b)是设于进气口内进气活门的展开平面图。
图10是前缘仅简单封闭了的腔室结构图。
图11、图12、图13是在封闭了的前缘内设置有前缘加强件的腔室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琐,未经王文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62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