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倍力式薄膜气缸无效
申请号: | 00226814.0 | 申请日: | 200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451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发明(设计)人: | 罗卫震;陈炳仪;景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0 | 分类号: | F15B15/1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天顺 |
地址: | 72100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倍力式 薄膜 气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倍力式薄膜气缸。
现有技术中的薄膜气缸都是单级的,其输出的推力受气源、体积以及制造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要想增大输出推力,一方面必须增大气源压力,另一方面也可增大气缸体积,但气源压力及气缸体积大小受到使用场合的制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单级薄膜气缸输出推力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倍力式薄膜气缸,在无须增大气源压力和气缸体积的前提下,通过多级气缸叠加来实现输出推力的叠加,从根本上解决了单级薄膜气缸输出推力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一种倍力式薄膜气缸,包括上端盖(1)和下端盖(2),上端盖(1)的上端制有通气嘴(3),下端制有气室A,两侧制有通孔(13),且通气嘴(3)与气室A贯通,下端盖(2)内设置有薄膜活塞(4)和压簧(5),两侧制有螺孔(14),薄膜活塞(4)的轴线上固定有顶杆(6),顶杆(6)与薄膜活塞(4)之间通过密封圈(7)密封,且顶杆(6)伸出下端盖(2)的下端面,在上端盖(1)和下端盖(2)之间设置有N个缸体(8),N为整数,每个缸体(8)的上端均设置有薄膜活塞(4),下端均制有气室B,每个薄膜活塞(4)的轴线上均固定有顶杆(6),所有顶杆(6)首尾相接,位于缸体(8)内的每个顶杆(6)上均制有内藏式通气孔(9),且内藏式通气孔(9)首尾相通将气室A、B贯通,顶杆(6)穿过缸体(8)的部位通过密封圈(10)密封,缸体(8)与上端盖(1)之间,两个缸体(8)之间及缸体(8)与下端盖(2)之间均通过密封圈(11)(12)密封,上端盖(1)、缸体(8)及下端盖(2)固定为一体。
每个缸体(8)上均制有排气孔,且排气孔位于薄膜活塞(4)的下方。每个缸体(8)的两侧均制有通孔(13),螺杆(15)依次穿过上端盖(1)、缸体(8)两侧的通孔(13)旋装在下端盖(3)两侧的螺孔(14)上,将上端盖(1)、缸体(8)及下端盖(3)固定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紧凑,设计新颖,在无须增大气源压力和气缸体积的前提下,通过多级气缸叠加实现了输出推力的叠加,从根本上解决了单级薄膜气缸输出推力小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剖视图。
结合附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
一种倍力式薄膜气缸,包括上端盖(1)和下端盖(2),上端盖(1)的上端制有通气嘴(3),下端制有气室A,两侧制有通孔(13),且通气嘴(3)与气室A贯通,下端盖(2)内设置有薄膜活塞(4)和压簧(5),两侧制有螺孔(14),薄膜活塞(4)的轴线上固定有顶杆(6),顶杆(6)与薄膜活塞(4)之间通过密封圈(7)密封,且顶杆(6)伸出下端盖(2)的下端面,在上端盖(1)和下端盖(2)之间设置有1个缸体(8),缸体(8)的上端设置有薄膜活塞(4),下端制有气室B,薄膜活塞(4)的轴线上固定有顶杆(6),顶杆(6)首尾相接,位于缸体(8)内的顶杆(6)上制有内藏式通气孔(9),且内藏式通气孔(9)将气室A、B贯通,顶杆(6)穿过缸体(8)的部位通过密封圈(10)密封,缸体(8)与上端盖(1)之间及缸体(8)与下端盖(2)之间均通过密封圈(11)(12)密封,上端盖(1)、缸体(8)及下端盖(2)固定为一体。
缸体(8)上制有排气孔,且排气孔位于薄膜活塞(4)的下方。缸体(8)的两侧制有通孔(13),螺杆(15)依次穿过上端盖(1)、缸体(8)两侧的通孔(13)旋装在下端盖(3)两侧的螺孔(14)上,将上端盖(1)、缸体(8)及下端盖(3)固定为一体。
工作原理:气源通过上端盖(1)上的通气嘴(3)使压缩气体进入气室A,再通过顶杆(6)上的内藏式通气孔(9)使压缩气体进入气室B,使气室B获得和气室A同样的压力,两室气压共同作用在顶杆(6)上,使顶杆(6)获得双倍推力。
结合附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端盖(1)和下端盖(2)之间设置有3个缸体(8),每个缸体(8)的上端均设置有薄膜活塞(4),下端均制有气室B,侧壁上均制有排气孔,且排气孔位于薄膜活塞(4)的下方,每个薄膜活塞(4)的轴线上均固定有顶杆(6),所有顶杆(6)首尾相接,位于缸体(8)内的三个顶杆(6)上均制有首尾相通的内藏式通气孔(9)将气室A、B贯通。压缩气体在进入气室A的同时通过顶杆(6)上的内藏式通气孔(9)进入三个气室B,使气室B获得和气室A同样的压力,四室气压共同作用在顶杆(6)上,使顶杆(6)获得四倍的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6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