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式高效传热管无效
申请号: | 00227172.9 | 申请日: | 200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4106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辉;黄深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昆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 |
代理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13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高效 传热 | ||
本实用新型是整体式高效传热管,属高效传热装置及技术。
现有的高效传热管,基本上有以下二种形式:一是在管子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用机械挤出肋片;二是在管子的外表面缠绕或焊接肋片,以扩大外表面或内表面的传热面积。它们存在下述的不足之处:当用机械挤出肋片时,有可能使管子的机械性能变坏。如果在管子的外表面缠绕肋片或焊接肋片,会存在一定的接触热阻,并且这些管子在弯曲时,会遇到工艺方面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和解决现有的高效传热管存在加工时会使传热管机械性能变坏或管子与肋片间存在接触热阻,且弯曲加工工艺困难等的缺点和问题,研究设计一种内管与外管通过两管间的肋片连成一整体,肋片既可增大传热面积,还可加强内管、外管的机械强度的整体式高效传热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整体式高效传热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由外管1通过轴向肋片5与内管3连成一整体,轴向肋片5与外管1和内管3由整体挤压或拉拔加工成型,内管3、外管1与轴向肋片5构成多条通道2,外管1的外表面、通道2的表面及内管3的内表面是光滑或是粗糙或加工有轴向沟槽,通道2的截面形状可为各种不同形状。本高效传热管的工作运行原理:本传热管工作时,换热流体经通道2、4或外管1的外部空间传热换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高效传热管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由于本实用新型使内管3、外管1通过肋片5结合成整体,传热面积明显增大;(2)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挤压或拉拔成型,故无接触热阻;管子的机械强度明显提高;(3)当本实用新型做盘管换热器时,内管3、外管1与肋片5可同时弯曲,制造工艺简单;(4)可同时让2~3种相同或不相同的介质传热,传热效率高。
下面对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图1是整体式高效传热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外管,2为内管和外管与肋片构成的换热流体通道,3为内管,4为换热流体通道,5为轴向肋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较为简单,具体可为如下:(1)可按图1所示设计,加工制造本整体式高效传热管,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可选用金属材料,设计的内管3的内直径可为0.001~0.5米,外管1的外直径可为0.004~0.6米,肋片5的厚度可为0.0001~0.01米,通道2的截面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其它多边形等各种不同形状,本实用新型的管长可为0.1~200米;(2)设计好本传热管模具后,可选用紫铜或铝棒材一次挤压或拉拔成型,例如,外管1的外径可为32mm,外管壁厚可为1.5mm,内管3内径可为13mm,壁厚可为1.5mm,肋片5厚可为0.4mm,管长可为5m,然后可把加工制造好的传热管弯曲成盘管换热器,通道2内流过150℃高温的重油,通道4可流过33℃的冷却水。经实际检测,其总传热系数可以超过2000W/m2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昆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昆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71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