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多层共挤机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27270.9 | 申请日: | 2000-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4079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9 |
发明(设计)人: | 马镇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镇鑫 |
主分类号: | B29C47/56 | 分类号: | B29C47/56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海帆 |
地址: | 515021 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多层 机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型的塑料多层共挤机头装置。
传统的装置由于其芯棒的进料通道呈倾斜的环状凹槽状,存在进料在槽内的压力不均匀,其远离进料口处常常由于进料压力低而造成进料少,甚至断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料分配均匀的塑料多层共挤机头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塑料多层共挤机头装置,其包括两条以上的进料流道(1)及与其对应的多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流道(1)与两条以上的进入机头的通道(2)连通。由于从流道(1)进入机头的料被分流后分别从近料入口处与远离料入口处同时压下,克服了上述远离入口处料的压力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可以这样具体化:通道(2)是在芯棒(3)表面凹入形成的分叉形凹槽(4)。在槽(4)的下方有环状凸起的阻尼环(5)。分叉形凹槽(4)的分流作用与阻尼环(5)的均压作用配合完成了对入料均匀分配下料压力的性能改进。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另一种结构实现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的功能,其特征在于:与芯棒(3)表面上的凹槽(4)根部截面平行的芯棒(3)截面和凹槽(4)根部截面互不同心,且槽(4)对应于入料口处的槽深大于远离入料口处的槽深。由于槽深处入料流量大,压力低,而槽浅处流量小压力高;这种结构正好抵销了传统结构近入料处压力大而远离入料处压力小的缺陷。
上述结构若加上在槽(4)的下方设的环状凸起的阻尼环(5)。效果会更好。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如下的完善:流道(1)可分成两条以上的分流道(A),在流道(1)与分流道(A)之间设有流量分配阀(6)。控制拉杆(7)与机头的模芯(8)连接。
采用分流道(A)可以进一步将料分流,从不同位置进入机头,令料在机头内流动的压力更均匀,分配阀(6)可调整、均匀各分流道(A)的流量。杆(7)上、下的调整性拉动可以调整出料的速度,若采用电脑控制,可以精确地控制出料。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进料流道与两条以上的机头内分流通道连接或机头内单通道,但该通道呈近入料处槽深,远离入料处槽浅的环形形状,从而达到了进料分配均匀,挤出产品厚薄一致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品与流道连接的分流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品另一种与流道连接的分流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品的与流道连接的两分流道及其流量分配阀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2SPZADIII-1型三层共挤双机头1公斤吹瓶机
三层共挤双模头通过三个独立的挤出机将塑化料分别送往分流块中各自的主流道(1),然后,通过各主流道(1)的流量调节阀(6)分为两条流速均匀的分流道(A),进入模芯(3)表凹槽(4)中,在模芯(3)表面上开有两条大小不同的凹槽(2)和一条阻尼环(5)使得塑化料在复合前均匀一致。同时通过10点型胚控制器带动调节杆(7)实现模芯(8)作上、下微动,从而得所需制品。
10点型胚控制器主要是通过人工设定的型胚壁厚,将传感器送来的模芯位置信息后,通过伺服阀控制压力油驱动油缸上下动作来实现。
流体进入模芯(3)凹槽(2)中,小的凹槽(2)是为了补偿大的凹槽(2)在其远离入料端所形成的合料压力不够所设。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机器,进入模芯(3)的塑化料,在模芯(3)表面有一条10度左右的斜形环槽(4),其深度,近进料处比远离进料处要深2mm。然后,通过阻尼环。其余的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镇鑫,未经马镇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72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