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虫摇蜜机无效
申请号: | 00227303.9 | 申请日: | 2000-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4300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灵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灵曾 |
主分类号: | A01K59/00 | 分类号: | A01K5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广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敏,程长文 |
地址: | 51004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虫摇蜜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摇取分离蜂蜜的机械。
公知的摇蜜机,有一圆桶型的壳体,机架为框形结构,由传动机构带动并在壳体内转动,传动机构一般为手摇式。由于目前饲养量最多的中蜂,其储蜜脾和子脾都存在于同一巢框的巢脾上,使用这种摇蜜机摇蜜时,载有巢脾的巢框放置在机架框架上无定位,巢脾的子脾部位无保护,巢框一面的蜜脱净后,要将巢框从机架框架中取出调换方向,重新放入机架框架进行二次脱蜜,容易碰坏巢房,而且摇蜜机转动摇蜜时,总有许多未封盖的幼虫被甩出来掉在蜂蜜里,即影响蜜的质量,又破坏蜂群的繁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蜜方便,不损伤幼虫,结构简单的保虫摇蜜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摇蜜机由壳体、机架、传动机构等构成,机架由传动机构带动并在壳体内转动,机架上设置有载笼,载笼按巢框结构设计,其端面装有保护幼虫的保护片,载笼框架上设有巢框插孔和巢框弹片,以便巢框定位。载笼可设置成固定式,也可设置成转向式,载笼与机架之间由转向机构连接,载笼在机架中可转动方向。机架根据载笼转动或固定可设计成圆桶形或方形。
脱蜜时,巢框插入载笼定位,保护片保护巢框子脾部位,随着机架的转动,脱净巢框靠壳体一面的蜜后,可将巢框从载笼中取出调换方向,重新放入载笼进行二次脱蜜,也可将载笼转动90°使里面变外面,再脱净巢框另一面的蜜。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载笼端面上装有保护片,载笼框架上设有巢框插孔和巢框弹片,使得巢框在载笼内定位方便,不损伤幼虫,而且在载笼上设置转向机构,使得载笼在机架中可转动方向,巢框两面脱蜜效果好。
附图2、4,7、8分别给出本实用新型载笼及其机架两种结构形式,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载笼结构示意图;
图2转动式载笼位置示意图;
图3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转动式载笼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5底梁结构示意图;
图6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7固定式载笼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8图7的俯视图。
图中:1载笼 2保护片 3转向轴 4巢框弹片 5巢框插孔 6转向轴插孔7转向机构 8定位弹片 9传动机构 10齿轮 11顶梁 12顶轴承座13顶轴承 14顶轴 15连接板 16机架(转动式载笼)17横梁 18底轴 19底轴承 20底梁 21底轴承座 22壳体23机架(固定式载笼)
实施例1
参看图1,1是载笼,载笼框架上设有巢框插孔5和巢框弹片4,端面上设置有2个保护片2,巢框插入巢框插孔5内,在巢框弹片4作用下定位,保护片2装在载笼1两端面对应位置上,正好覆盖巢框子脾区域而露出储蜜区域。
参看图2、3、4、5、6,转向轴3装置在载笼1侧面,6是固定在机架16上的转向轴插孔,转向轴3与转向轴插孔6配合,构成转向机构7,载笼1支撑在机架16上,并绕支撑点转动。图2中虚线为载笼1转动位置示意,载笼1转动到图示位置时,在定位弹片8作用下定位。9是传动机构,10是一对传动齿轮,12是顶轴承座,13是顶轴承,11是顶梁,14是顶轴,15是连接板,连接板15通过螺钉固定在机架16的横梁17上,顶梁11与壳体22连接,20是底梁,与壳体22连接,21是底轴承座,19是底轴承,18是底轴,机架16在顶轴承13和底轴承19支撑下在壳体22内转动。
实施例2
参看图7、8,载笼1外端面对应位置装有保护片2,载笼1上不设置转向机构,载笼1固定在机架23上并与机架23成一体,机架23由轴承13、19支撑并在壳体22内转动。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脱蜜时,脱净巢框靠壳体一面的蜜后,要将巢框从载笼中取出调换方向,重新放入载笼进行二次脱蜜。实施例2的结构适于小型蜂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灵曾,未经刘灵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73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