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列车空调空气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27457.4 | 申请日: | 200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4240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1 |
发明(设计)人: | 巫江虹;廖晓红;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列车 空调 空气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铁路列车空调空气净化装置,属铁路列车空气净化设备。
铁路客车空调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从数量上将会有长足的发展,质量上也将会更上新台阶,开发出运行可靠性高、性能良好、能适应高速、准高速和普通铁路客车需要的舒适性空调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外一些著名的汽车公司,如Chrysler、GM、Ford、NISSAN等公司正积极开展空调车室内气流组织设计及环境舒适评价研究(针对小轿车),采用k-ε紊流模型及贴体坐标计算空调车室内气固传热问题;我国某高校开展了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调节策略研究,在环境参数动态化研究基础上,提出由稳态的调节模式向动态调节模式的转化;还有一所高校开展了空调车室内空气的速度场、温度场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为空调客车室内舒适环境的优化研究提供了依据。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针对汽车。由于铁路运输对空调装置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我国目前使用的空调列车普通未达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长时间乘坐可能危害身体健康,从我们对4列车的调查表明,其中3列车24个车厢温度低于24度,旅客普通反映冷,4列车26个车厢湿度超标,2列车9个车厢噪声超标,4列车16个车厢的细菌总数超标。空调列车卫生不达标问题,与目前车厢里主要使用的是再生回流风而未净化处理关系密切。为了满足旅客的要求,保证旅客的身体健康,必须提高客车空调的舒适性功能。目前营运的空调列车,由于机组功率不能满足超员的要求,只能优先选择保证空调温度,多数车厢在应用时都把新风口完全封闭,避免新风的温升给空调机组带来更大的负荷。换言之,整列车厢几乎无新风,只有循环空气,质量极差,负离子浓度、空气成分等数值严重不达标。车厢是金属壳体,车顶部受到太阳辐射,外部气流等影响,风道的内部工况极不稳定,严重影响机组制冷量和实际车厢所得冷量的比值,功率损耗极大。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也将极大的改善空调质量。现阶段铁路客车以120~160km/h的普通常速列车和准高速列车为主,其空调机组在空气洁净度要求方面是一大弱项,几乎没有加装任何空气净化设备,只是在几个主要风道口设计了滤网。对于空气的洁净度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与民用空调相比,舒适性很差。另外,由于客车车体局限,风道的定期清理和洁净度保持都是相当困难的,如何在现有车体结构下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和解决现有空调列车新风口完全封闭、整列车厢几乎无新风、只有循环空气、质量极差、几乎无任何空气净化设备、负离子浓度、空气成分等严重不达标、舒适性极差,列车的风道内部工况极不稳定、功率损耗极大等的缺点和问题,研究设计一种包括高效吸附器、负离子发生器、对风道进行适应性改变并设置一套新风道的功能完善、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的列车空调空气净化装置,以保证列车内空气质量达到一般洁净度、舒适度标准,使负离子浓度、空气成分基本达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铁路列车空调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由空调机组1、回风道2、回风口3、送风道4、送风口5、排风口6、排风机7、排风帽8、高效吸附器9、蒸气加湿装置10、再热装置11、负离子发生器12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空调机组1与送风通道4相连接,送风通道4通过送风口5与各车厢相连通,车厢与排风口6相连通,排风口6与排风机7相连通,排风口6通过管道与排风帽8相连通,车厢与回风口3相连通,回风口3通过回风道2与空调机组1相连通;空调机组1通过管道及电磁阀门再与高效吸附器9相连接,高效吸附器9通过管道及电磁阀门与蒸汽加湿装置10相连接,蒸汽加湿装置10通过管道及电磁阀门与再热装置11相连接,再热装置11通过管道及电磁阀门与负离子发生器12相连接,负离子发生器12与送风道4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74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宽带砷化镓单片数字、模拟移相器
- 下一篇:脚踏式气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