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径迹隐性加密综合防伪标识无效
申请号: | 00227682.8 | 申请日: | 200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4507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发明(设计)人: | 崔清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清臣 |
主分类号: | G06K5/00 | 分类号: | G06K5/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月霞 |
地址: | 5284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径迹 隐性 加密 综合 防伪 标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综合防伪标识。
目前,国内较多应用“防伪油墨技术”、“激光全息技术”、“电码电话技术”,由于上述防伪技术单一、查询不便,生产设备已为通用,不具备专控性,容易被仿制等原因,导致防伪能力有所下降。后来有人发明了核径迹防伪技术,并依此制成一种核微孔膜,该核微孔膜具有无法仿制的独特微孔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鉴别方法独特、简单、迅速和有效的核径迹隐性加密综合防伪标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核径迹隐性加密综合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首层核微孔膜,核微孔膜上有用核径迹技术制备的微孔图案或文字,第二层流延膜层,第三层揭示隐性压敏材料加密层,第四层压敏胶层。
本实用新型将核微孔膜和其他防伪层有效的结合起来,具有两项防伪技术(包括核微孔膜和隐性加密防伪技术),防伪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简单,适应现代化商品包装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2:图1的A-A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与硅油纸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从被贴物上揭下后的状态图。
如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核径迹隐性加密综合防伪标识,其结构有四层:第一层为核微孔膜1,该核微孔膜上有微孔图案和文字6(图1);第二层为流延膜层2;第三层为揭示隐性压敏材料加密层3;第四层为压敏胶层4。
核微孔膜1的微孔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当用色笔涂拭后,液体颜料会存留在核径迹技术制备的图案或文字6中,显示色泽图案和文字7(如图3),具有简单、迅速和可靠的被识别性能,有效地体现了核径迹隐性加密综合防伪标识的第一道防伪性能。流延膜层2是核微孔膜与揭示隐性压敏材料加密层3的结合层。本实施例中,揭示隐性压敏材料加密层3是应用防伪加密技术和真空蒸镀技术,在聚酯膜上制成含有加密图案或文字的镀铝膜。压敏胶层4既是核径迹隐性加密综合防伪标识与载体硅油纸5的结合层(图5),又是揭示隐性压敏材料加密层的结合层,该层起显现加密图案或文字的作用。当核径迹隐性加密综合防伪标识从载体硅油纸上取下时,揭示隐性压敏材料加密层的隐性加密内容(图案或文字)被隐蔽(图4);当核径迹隐性加密综合防伪标识贴到物品上再揭下时,由于压敏胶层的粘结作用,使镀铝层从聚酯膜上脱离,在被贴物品上显现出加密内容(如图6,本实施例中隐性加密内容为文字8),作为核径迹隐性加密综合防伪标识的第二道防伪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两道防伪性能,具有很高的防伪能力,而且鉴别方法相对简单和独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清臣,未经崔清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7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线长短可调的有线通信终端设备
- 下一篇:往复式增注泵液力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