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指执笔器无效
申请号: | 00228866.4 | 申请日: | 200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385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庭劝;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庭劝;李星 |
主分类号: | B43K23/00 | 分类号: | B43K23/00 |
代理公司: | 汕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丁楚浩 |
地址: | 51504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执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针对儿童写字用的文具用品,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培养儿童正确执笔姿势的文具用品。
目前,人们书写文字的工具主要以硬笔为主,如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字写得是否好看与执笔的姿势有很大关系,而执笔姿势的培养,必须从习字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
普通的硬笔,笔杆绝大部分为圆柱体或六棱柱体等,不能帮助开始练习写字的儿童养成正确执笔姿势,由于执笔姿势不正确往往会带来侧头、弯腰等不良习惯。这样会影响到儿童的写字能力、学习能力,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老师及家长往往用手把手的教育方法,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儿童的自控力较差,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长时间使用圆柱体或六棱柱体的笔杆手指容易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使用者特别是儿童在写字时保持正确执笔姿势,并且长时间执笔不易疲劳的执笔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执笔器,由一套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套体中心轴向开有可与笔杆相配合的通孔,套体外形呈柱状体,有三个手指接触平面,各平面之间夹角分别为A角、B角、C角,并满足以下条件,A角为:45°≤A≤75°、B角为:45°≤B≤75°、C角=180°-A角-B角。
本实用新型特例是套体的三个手指接触平面之间夹角都为60°,各平面通过圆弧面连接,套体通孔是圆形孔,孔内内壁轴向开有凹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执笔器,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执笔器外部形状呈三棱柱形,使使用者自然而然地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指端分别贴紧三棱柱的三个面执笔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所以能够使开始练习写字的儿童很快养成三指执笔的正确姿势。2.对于从小没有养成正确执笔姿势的中小学生甚至成年人也有一定的矫正作用。3.由于执笔器增大了手指与笔的接触面积,所以执笔手感好,长时间使用笔,手指不易疲劳。4.脱离本执笔器用养成的三指执笔姿势使用硬笔,习惯自然,没有不适应的感觉。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套体外形呈正三棱柱状,通孔为圆形孔)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K-K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套体外形呈正三棱柱状,通孔为三角形孔)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棱角为不均等的套体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入六棱铅笔的状态图。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执笔器,套体外形呈正三棱柱形,套体通孔形状为圆形孔(图2所示),三棱柱各棱角的角尖制成圆弧面,质材可用塑料、橡胶等有一定弹性的材料,使执笔器有一定的弹性,可移动地固定于执笔位置。执笔器长30mm左右,其通孔直径比铅笔直径略小。对于外形呈正三棱柱状的执笔器,在三棱柱棱角内壁轴向各开有三处凹槽,对套体各棱角为不均等的执笔器,根据需要在通孔的内壁开一处或多处凹槽,这样,当执笔器套入笔后,通过撑开凹槽,使笔容易套入执笔通孔并更好与执笔器相配合,增加执笔器与笔杆的磨擦力,不易滑动。通孔的形状也可制成三角形,如图3所示的执笔器,也可制成多边形,以配合不同形状的笔杆使用。执笔器的套体外形也可制成各棱角不均等的三棱柱状体,各角选取的范围为,A角为:45°≤A≤75°、B角为:45°≤B≤75°、C角=180°-A角-B角。较适合的角度为,A角=45°、B角=45°、C角=90°,如图4所示。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执笔器套入笔杆离笔尖2.5cm左右位置处,大拇指按在执笔器一侧,食指按在执笔器另一侧,中指顶住执笔器下面,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并拢在中指后面,笔杆上部架在虎口上形成的三指执笔姿势。外形呈正三棱柱状体的执笔器使用很方便,不用判别执笔方向,三只手指可任意贴在执笔器的任方向。使用套体为棱角不均等的三棱柱状执笔器时,用拇指贴BC面,食指贴AC面,中指贴AB面。
本实用新型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使用时手指灵活,手感舒适,对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减轻书写时手指疲劳有很大益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庭劝;李星,未经李庭劝;李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8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