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设施防盗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00229143.6 | 申请日: | 200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4153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珍炎;刘贵恩;乐发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深华科教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55 | 分类号: | G01R19/155;H02J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3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设施 防盗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施防盗报警装置,具体涉及断电防盗报警器。
目前农电、城电电网改造完成后,变压器和电力线路往往成为犯罪分子偷盗对象,在农村有些地区电力设施被盗相当严重。这些设施被破坏后,造成大范围的停电,给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便,同时给电力部门带来损失。现在发生电力设施盗窃时,电力设施管理人员往往不能迅速地知道,不能及时检查线路捉拿窃犯,保护电力设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设施防盗,断电报警器,辅助照明的装置,以解决上述之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发明人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对蓄电池的稳压限流充电及保护控制电路,其输出端通过触发器开关电路Ⅰ与照明灯连接,同时通过触发器开关电路Ⅱ与断电报警电路连接,触发器开关电路Ⅰ和触发器开关电路Ⅱ均与按钮AN1连接。
该报警器具有报警功能,当电力设施被盗破坏时,电力线断电,报警器立刻报警,同时打开照明灯,使深夜值班的管理员能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发现电力设施的异常变化,立即巡查线路,捉拿窃犯,保护电力设施。使用方便,也可用于日常辅助照明,声光报警场所。它只需用一个开关既可完成照明,报警控制。
附图报警器电路图。
实施例:如图所示
蓄电池的稳压限流充电及保护控制电路为变压器T与桥式整流电路BD1连接,桥式整流电路BD1输出与电容C1连接。滤波输出与电阻R1发光管LED1连接;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T1连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通过保险FUSE1与蓄电池B连接;通过电阻R4、R5与触发器开关电路Ⅰ、触发器开关电路Ⅱ连接。
触发器开关电路Ⅰ包括触发器4013(U1B),其管脚10即R端与电路R4、R5连接,管脚11即CLK端与按钮AN1连接,管脚9、12连接,即D端与Q端连接构成自锁,管脚13即Q端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T2连接,三极管T2与照明灯连接。
触发器开关电路Ⅱ包括触发器4013(U1A),其管脚6即S端与电阻R4、R5连接,管脚5即D端,管3即CLK端接地,管脚4即R端与按钮AN1连接,管脚2即Q端通过二极管D2与三极管T3连接,电阻R4、R5通过二极管D3电阻R8与三极管T3连接,三极管T3与三极管T4连接,三极管T4与断电报警电路P连接。
其工作原理如下:
稳压限流充电功能、防过充电:220V市电经变压器T降压以后再由BD1进行桥式整流。经电容C1滤波从而在电容C1两端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其中电阻R1和发光管LED1构成充电和市电指示。为了防止对蓄电池的过量充电,损坏蓄电池,采用由电阻R3,三极管T1,电阻R2,稳压管ZD1构成的限流稳压电路,一旦蓄电池充满由以上元件组成电路将保证其处于稳定的浮充状态。
安全防范:保险FUSE1是为了防止电路短路从而损坏电池。触发器4013U1B三极管T2和按钮AN1构成灯的开关电路。
照明原理:当报警手电插在市电上时,通过电阻R4、R5构成电阻网络,使得触发器U1B的R端处于高电位状态,使电路处于复位状态。一旦拨下插头,则可通过按钮AN1开、关灯。每按一下,则电路翻转一次,其原理是Q高电平的时候,则Q低电平,那么D端也是低电平,试按一下按钮AN1,则给触发器U1B一个脉冲,则Q转到高电平,Q是低电平,那么D也高电平。再按一下按钮AN1时,则电路将翻转过来;从而控制灯的亮和灭。
断电自动报警:触发器U1A则是起报警电路的开关作用的,外接电源连通时,触发器4013U1A的S端和三极管T3的基极处于高电位,三极管T3截止。一旦掉电,触发器U1A的S端则处于低电位。那么三极管T3的基极因掉电处于低电位而导通,引起三极管T4的导通,报警电路工作,发出报警声。一旦按下按钮AN1,触发器4013U1A的R端得到一个脉冲,电路复位,则Q端为高电平,引起三极管T3截止,使得报警停下。要想恢复报警,只有再次插上市电,使触发器4013U1A处于置位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深华科教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深华科教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9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