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塑料板材无效
申请号: | 00229905.4 | 申请日: | 200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240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继康 |
主分类号: | B29C39/10 | 分类号: | B29C39/10;B29D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5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塑料板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板材,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预应力的塑料板材。
塑料板材由于其成型面光洁、结构轻巧、性能稳定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造船以及农业等各个领域。但现有的塑料板材也存在着抗拉强度低、易开裂、变形、翘曲、脆断、抗冲击性能低等问题,特别是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这些缺陷显得更为突出,使得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使用寿命也较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极大地改善塑体综合性能指标,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预应力塑料板材。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预应力塑料板材,包括一矩形的塑料板,在该塑料板内沿纵向布置有数根与其浇注为一体的预应力钢筋,在该塑料板的纵向两端头内分别沿横向设置有至少一道与其浇注为一体并与上述数根预应力钢筋相联接的箍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与塑料板浇注为一体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对其施加了一定的预应力,这种预应力使塑料板始终处于紧密状态;而联接在预应力钢筋两端的横向箍筋使每根预应力钢筋相互传力连动,使塑料板的受力更加均匀合理,进一步加强了塑料板的紧密状态。当外力作用于本塑料板材时,本塑料板材内部预先施加的力就会把塑料板材所受的外力抵销一部分甚至全部,从而使得本塑料板材具有较大的抗拉强度,不易或不可能开裂、翘曲、变形、脆断,并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全面提高了塑料板材的综合性能,大幅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一种实心预应力塑料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空心预应力塑料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空心预应力塑料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制有刻痕的预应力钢筋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的实心预应力塑料板材,它具有一矩形的塑料板1,塑料板1可采用发泡薄板形式,在塑料板1的中间层上沿纵向布置有五根与其浇注为一体的预应力钢筋2,在塑料板1的纵向两端头内分别沿横向设置有二道与其浇注为一体并与上述五根预应力钢筋2相联接的箍筋3,箍筋3与预应力钢筋2的联接可采用绑扎或焊接等形式,二道箍筋3之间相距约50mm,这种塑料板材可用作隔断墙板或搁板。
如图2所示的空心预应力塑料板材,它的矩形塑料板1沿纵向具有四个贯穿通孔4,在该塑料板1的上、下面层与贯穿通孔4之间沿纵向对称布置有十根预应力钢筋2,上、下各有五根,在该塑料板1的纵向两端头内分别沿横向设置有二道与每一根预应力钢筋2都相联接的环形箍筋3,所有预应力钢筋2和箍筋3距塑料板1的板面应不小于17mm,以保证塑料板1所受应力均衡,这种塑料板材可适用作空心墙板。
如图3所示的另一种空心预应力塑料板材,它的塑料板1同样沿纵向具有四个贯穿通孔4,在该塑料板1的下面层与贯穿通孔4之间沿纵向布置有五根预应力钢筋2,在该塑料板1的上面层两侧角内分别布置有一根同样与其浇注为一体的非应力钢筋5,即没有预拉处理的普通钢筋,在该塑料板1的纵向两端头内分别沿横向设置有二道同时与上述预应力钢筋2和非应力钢筋5相联接的环形箍筋3,这种塑料板材可应用于楼板、车板、船板等。
如图4所示,上述预应力钢筋2可采用其上用刻痕机制有刻痕6的钢筋,以加强预应力钢筋2与塑料板1之间的粘接力,确保预应力钢筋2中的预应力均衡地传递给塑料板1。
本实用新型制作时,先将需要张拉的所有预应力钢筋2按设计要求张拉并锚固好,然后在其两端绑扎联接好二道箍筋3,再利用模具将原料与预应力钢筋2和箍筋3浇注为一体,浇注时模具温度要求控制在不影响钢筋的应力范围内,经过冷却成型,待塑料板1的强度达70%时,放松并剪断两端的多余预应力钢筋2,此时已冷却成型的塑料板1与穿入其内的预应力钢筋2牢固粘结在一起,原来拉紧的预应力钢筋2向内回弹收缩形成压缩力,并通过粘结力传递给塑料板1而使其产生预应力,即可获得具有预应力的塑料板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继康,未经刘继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99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