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足张力畸形矫正器无效
申请号: | 00230239.X | 申请日: | 200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281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勉;侯启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慧勉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力 畸形 矫正 | ||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防止脑血管病后恢复期因高肌张力所造成足的畸形用的足张力畸形矫正器。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致残率高。脑血管病往往导致偏侧肢体瘫痪,在恢复期,因高肌张力特别易造成手、足的畸形,如:足呈趾屈、内翻畸形,足的畸形使病人站立及行动不便,大大影响正常生活,病人痛苦,护理人员负担加重,于己于人都不利。为了克服病后因高肌张力所造成的足的畸形,病人只有靠加强自我锻炼,并无良好的医疗器械供使用,这为克服脑血管病后恢复期因高肌张力造成的足的畸形带来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足张力畸形矫正器,可有效地帮助患者解决克服脑血管病后恢复期因高肌张力所造成足的畸形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采用鞋底状矫正板,在矫正板前部装足背固定带,在内外踝部位有踝关节固定带,牵拉带装在矫正板前部内外缘上即可,矫正板可呈正反两面以供左右足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简单,使用方便,防畸形效果好,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矫正板及固定带构成,鞋底状的矫正板1第一跖趾关节处前内侧缘和第五跖趾关节处前外侧缘上装有带系扣6的足背固定带2,矫正板1的后部内外侧缘上装有踝关节固定带3,矫正板1第一跖趾关节处内侧缘上装有带系扣7的内侧牵拉固定带4,第五跖趾关节处外侧缘上装有外侧牵拉固定带5。
足背固定带2由内侧段和外侧段构成,每段长10cm,宽3cm,内侧段一端固定在矫正板前内侧缘上(与第一跖趾关节水平),另一端游离,其上有固定用的系扣6,外侧段一端固定在矫正板前外侧缘上(与第五跖趾关节水平),另一端游离,其上有固定孔眼,同系扣相配合用来扣紧固定带;足背固定带用来将足的前端固定在矫正板上,防止行走时因足用力不当使矫正扭转移位;踝关节固定带3长40cm,宽3cm,在内踝与外踝部位,由向下伸出的联接带与矫正板后部内外侧缘相连接,踝关节前方的固定带两游离端上分别有系带扣和固定孔眼。使用时,此带绕踝关节部位一周系好,用于将足跟部固定于矫正板上,使患者行走时矫正板不脱离脚跟,不扭转移位;
牵拉固定带由内侧牵拉固定带4和外侧牵拉固定带5构成,每带长为30cm,宽为3cm。内侧牵拉固定带4一端固定在矫正板(第一跖趾关节部位)前内侧缘上,带系扣7的另一端游离;外侧牵拉固定带5一端固定在矫正板(第五跖趾关节部位)前外侧缘上,另一端游离,其上可有固定孔眼。使用时,两条带拉紧,将矫正板上提,然后在足背部交叉,绕踝关节后方两带互相系紧,辅助矫正板将足前端托起、上提,使足背伸、外侧抬高,达到矫正足趾屈、内翻畸形之目的。
矫正板应有一定的硬度和柔韧性,能抗拉力和抗变形力,要结实耐用便行走,因此可用牛筋鞋底或硬塑料鞋底等作材料制成,上面可垫衬一层柔软的海棉、布等物品,以更利于患者使用;固定带可用皮革、帆布等材料制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所示,矫正板用来上托外提足底前部,与固定带一起克服下肢过高伸肌及内收肌张力引起的足趾屈内翻畸形,使足能够保持正常的功能位置状态,从而防止了高肌张力造成足的畸形。本实用新型的推广使用,必为脑血管病后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慧勉,未经李慧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02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