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下置大瓶水自来水两用饮水机无效
申请号: | 00230733.2 | 申请日: | 200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4372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04 |
发明(设计)人: | 贾克新;陈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克新;陈广海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 |
代理公司: | 玉林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傅启英 |
地址: | 537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下置大瓶水 自来水 两用 饮水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水机,特别是一种立式下置大瓶水自来水两用饮水机。
现有市售的饮水机,品种繁多,是采用大瓶水上置,或使用瓶装纯净水或矿泉水,即使有个别大瓶水和自来水两用饮水机,也大都是采用大瓶水上置,增加一套简单过滤系统,依靠瓶水的上置下压力自动注入热水胆中进行加热。明显产生一种冷热水的冲兑过程,是不符合饮用卫生要求的,容易产生水垢,热效率低,另外,美的牌大瓶水下置装置的饮水机,是一种使用纯净水的饮水机,大瓶水采用瓶口朝上。平座在机内,要将抽水管先从大瓶水瓶口中插入瓶内,靠水泵将水泵入热水胆,但水泵泵水时,两水管不能到位,瓶水无法抽干。所以使用不方便,加之成本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具有缺水报警、定时关机、去水垢功能,同时可饮用开水、温水、冷水的立式下置大瓶水自来水两用饮水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包括由饮水机、消毒柜、热水胆、高频电子除垢系统、冷水系统、大瓶水、承托箱、分水箱、过滤器、供水阀,饮水机顶部安装消毒柜,中上部安装热水胆,热水胆周围有温水层,中部安装进水阀、冷水系统和高频电子除垢系统,除垢系统采用在生水至热水胆供水期间管路上安装正、负两个电极,通电产生高频电场,改变水分子结构从而达到使水加热时不产生水垢的目的,而供水时通电,不供水时断电。下部安装承托箱,承托箱做成抽屉式,其底面装有滚轮,承托箱前面装有拉手,后部有连接上水管接头,及水位探头电源线,承托箱内装有顶出大瓶水盖的顶出头分流罐,分流罐底部装有水位探头,水净化过滤器,分水箱顶面支承大瓶水,进水口装有三通转换开关,自来水经过过滤器的滤芯过滤后经水管到进水阀,防生热水冲兑采用耐高温双稳态式供水阀,阀体用金属铜材做成,阀体开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分别用螺钉固定有连接接头,阀体内腔有铜阀芯和铁阀芯,两阀芯是螺栓连接,电磁线圈内腔有塑料封水套,套的底部有永磁铁芯片,铁芯片上有弹簧,铁阀芯放入封水套中,用螺钉把阀体和电磁线圈连接。当需关闭供水阀时,瞬间供电给电磁线圈,线圈得电产生磁场吸力,磁力抵消永磁铁磁力,在弹力作用下阀芯向前移动,关闭进水口,此时出水口无水流出,当需打开供水阀时,瞬间供电电磁线圈产生吸力,克服弹簧弹力使阀盛装向后移动,永磁铁依靠自身吸力使阀芯克服弹簧作用力而被吸住固定,此时,水阀处在开启供水状态,出水口有水流出供水。自动可调定时关机系统,采用目前国际比较先进的集成控制线路板,增加一套调节机构,即可实现饮水机在2~10小时之内自动关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寿命长,使用方便,具有缺水报警、定时关机、去水垢功能,同时可饮用开水、约40度的温水和5~15度的冷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去掉面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托箱部件零件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承托箱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双稳态式供水阀剖视图。
图1~图4中,饮水机(1)、消毒柜(2)、热水胆(3)、上水管(4)、外接热水管(5)、微形水泵(6)、正负电极(7)、大瓶水(8)、拉手(9)、承托箱(10)、三通转换开关(11)、承托箱滚轮(12)、饮水机支撑脚(13)、排气管(14)、冷水出水口(15)、冷水系统(16)、高频电子除垢系统(17)、排气接头(18)、承托箱上盖(19)、大瓶水瓶盖顶出头(20)、分流箱(21)、水泵接头(22)、水位探头(23)、过滤供水管(24)、自来水过滤器(25)、滤芯(26)、饮水机底板(27)、滚动轮滑槽(28)、永磁铁芯片(29)、弹簧(30)、电磁线圈(31)、连接螺栓(32)、连接螺钉(33)、进水管接头(34)、铜阀体(35)、出水管接头(36)、铜阀芯(37)、铁阀芯(38)、塑料封水套(39)、连接螺钉(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克新;陈广海,未经贾克新;陈广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07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