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开关编码器无效
申请号: | 00231374.X | 申请日: | 200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4154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7 |
发明(设计)人: | 郭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万国 |
主分类号: | H01H19/58 | 分类号: | H01H19/58;H01H19/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占榜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内湖区***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开关 编码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码器,尤指一种旋转开关编码器。
目前,现有的旋转式编码器,如图8所示,将金属导片20和本体外壳10结合,而电刷30安装于齿轮旋转轴内,将电刷板上的圆孔31和齿轮旋转轴40上的塑胶轴41结合后,利用熔接将塑胶轴熔开扩大,便可将电刷30连结在齿轮旋转轴40上;由上述所言可知,其制造方法多了安装熔接等步骤,不仅浪费制造时间,且元件小组装熔接皆不易,而由于熔接作业亦有可能因疏忽使电刷30无法正确结合或伤害到齿轮旋转轴40部份,造成电刷30和金属导片20接触不良或电刷30偏移等问题发生,增加制造的不良率。
如图9、10所示,兹有台湾公告第237204号「旋转式编码器」,其结构是使接触电刷17的端子部16和细板弹簧部25形成一体,在一个平面内将该细板弹簧部25之前端的折返部24折返大约180度,在该折返部份设有接触电刷17,端子部16,细板弹簧部25,折返部24和接触电刷17使用同一金属板压制而成,或是,端子部16,细板弹簧部25和折返部24由同一金属板压制而成,将另外的接触电刷17连结在折返部24,将依照这种方式所形成,从外壳10的下面压入借以进行安装,使接触电刷17接触在电极图型,当使旋转板13进行旋转时,可以获得脉波信号或1、0的信号。
上述的专利案虽提供了接触电刷、端子部和细板弹簧部形成一体的结构,但是,此种结构却常见下列缺失:
请参阅图10所示,其电刷部份皆属长条形,造成编码器的体积较大才可容纳电刷,且元件较多组装不易;参阅图11所示,其图11(b)接触电刷17接合于接合部29上,于(c)图上加工形成接触部26,其接触部26因材料挤压容易造成断裂,于(d)图上加工折起屈曲部36,上述的加工压制皆在接触电刷17上,如此将造成接合部易分离而熔接时元件较小,容易造成熔接的困难和无法准确熔接接触电刷17,造成接触不良和不良率增加等问题发生。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旋转开关编码器,其主要元件皆一体成型减少元件数量,使之组装方便和不须熔接可减少不良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旋转开关编码器,利用齿轮传动轴转动,带动金属导片和金属电刷板上的电刷条接触,产生不同的信号输出;金属电刷板成型后再予以塑胶射出成型产生主体外壳,使主体外壳和金属电刷板结合成为一体,而金属导片和齿轮传动轴也利用相同制造方法,使齿轮传动轴和金属导片结合成为一体,以减少元件数量,以利组装。
其中于电刷条上接触部设成半圆形,改善因薄金属板压制时易造成断裂或长期使用而造成断裂。
齿轮旋转2齿为30度,而30度有一循环讯号输出,利用齿轮传动轴转动,将带动金属导片和金属电刷板上的电刷条接触,以产生不同的讯号输出。
于电刷条上设有一长条孔,使电刷条较有弹性,让电刷条和金属导片接触时较不易产生磨损。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其主要元件皆一体成型减少元件数量,使之组装方便和不须熔接可减少不良率的问题。
以下兹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功能,采一较佳可行的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于后,以增加对本案的了解:
【图示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未包封的组合剖示意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未包封的组合前视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俯视示意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刷条和金属导片接触剖示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刷条和金属导片循环接触示意图;
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出讯号的相位差示意图;
图8.现有的结构立体图;
图9.现有的结构装配图;
图10.现有的结构剖视图;
图11.现有的电刷加工工程图。
请参阅1、2、3、4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设有一金属电刷板20,当金属电刷板20经冲床制造完成后,再使用塑胶射出成型机,将金属电刷板20包覆着本体外壳10使之能结合成为一体,而金属导片30和齿轮旋转轴40也使用上述方法结合成为一体,上述元件经结合后已由四件变成二件,使组装更为简单;当齿轮旋转轴40置于本体外壳10内的凹槽内后,使用压板50将齿轮旋转轴40和本体外壳10紧密结合而不易脱落,再将上述元件安装在金属包封支架内,将金属包封支架60的预折线61,均向内折,将元件包封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万国,未经郭万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13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