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摘棉桃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32897.6 | 申请日: | 200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198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鑫;张新昌;苏克诚;田学艳;陈伯林;蔡兴德;叶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农业机械学会 |
主分类号: | A01D46/16 | 分类号: | A01D46/16 |
代理公司: | 石河子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满红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摘棉桃机的摘桃装置。
霜后棉桃不能吐絮,为了减轻由此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一般采用人工摘桃,但因棉花种植面积大,劳动力严重不足,故收效甚微,加之劳动力费用高,加大了种植户的成本。为此,新疆兵团于1989年从原苏联引进了一台CKO-2.4型背负式4行摘桃机。其每组摘桃装置由一对搅龙和设于搅龙之间的一对摘辊组成,搅龙前端设有分禾器,两摘辊相对前进方向左右对称设置,两摘辊前端低后端高,且后端相互靠近,摘辊前端通过调整件设于搅龙的前挡板上,摘辊后端穿过搅过后挡板与传动装置相连。上述摘桃机适于采摘等行距棉株,现在新疆乃至全国均采用宽窄行植棉,若要每组摘桃装置采摘一行棉桃,那么,在窄行上即30cm范围内就无法配置两组摘桃装置,故每组摘桃装置因间距所限只能采摘两行棉桃,在采摘中,棉株倒伏较严重,致使下部棉桃漏摘,摘净率较低,而且落桃较多,收获率也较低,再者,含杂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摘净率较高、收获率较高、含杂率较低的摘棉桃装置。
一种摘棉桃装置,包括一对搅龙,搅龙前端设有分禾器,两搅龙之间设有两对摘辊,位于内侧的摘辊均高于外侧的摘辊,且同侧的一对摘辊后端相互靠近,摘辊前端设于搅龙前挡板上且其后端穿过搅龙的后挡板。
上述的摘棉桃装置,两对摘辊左右对称,且摘辊后端高于前端。
上述的摘棉桃装置,位于内侧的摘辊之间设有拱板,拱板后端设于搅龙的后挡板上。
上述的摘棉桃装置,拱板前端设有分禾器。
上述的摘棉桃装置,摘辊前端通过销轴式调整部件与搅龙前挡板相连。
因本实用新型在一对搅龙之间设置了两对摘辊,且内侧摘辊高于外侧摘辊即呈“八”字形配置。于是就可将摘桃装置的间距缩小至30cm左右,这样的间距即可适应生产中宽窄行植棉的要求(宽窄行植棉要求:60×30cm)。工作时,一个搅龙、一对摘辊对应一行棉株,一组摘桃装置一次即可完成两窄行棉桃的采摘,棉株倒伏较少,其漏桃率下降,从而提高了摘净率,也降低了含杂率;位置高的摘辊利于棉桃落到搅龙内,降低了落桃率。若增设拱板,拱板可使棉桃分别落到两侧的搅龙内,进一步降低落桃率。若增设销轴式调整部件,则可调整摘辊间距以适不同的行距和植株直径。本实用新型的摘辊采用“八”字形配置,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优势,使得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合理、便于制造、安装和适用性广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述。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左视图。
参照图1~3,本实施例包括一对搅龙2,搅龙前端设有分禾器1,两搅龙之间设有两对摘辊3,摘辊后端高于前端,位于内侧的摘辊均高于外侧的摘辊即呈“八”字形配置,同侧一对摘辊后端相互靠近,摘辊前端通过已有的销轴式调整部件5与搅龙前挡板6相连,摘辊后端穿过搅龙的后挡板;内侧的摘辊之间设有拱板4,拱板后端设于搅龙的后挡板上,拱板前端设有分禾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农业机械学会,未经石河子农业机械学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28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