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高遮光率的3D电子液晶快门眼镜无效
申请号: | 00233243.4 | 申请日: | 200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307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16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明彦 |
主分类号: | G02C7/12 | 分类号: | G02C7/12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家福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遮光 电子 液晶 快门 眼镜 | ||
一种具有高遮光率的3D电子液晶快门眼镜,使电子液晶快门得到高遮光效果,避免产生鬼影现象,提高立体影像的清晰度。
本实用新型属保健与娱乐领域眼或耳的治疗或防护类。
传统的3D电子液晶快门眼镜,主要由两现有的电子液晶快门及眼镜框架组成,两电子液晶快门交替开启与遮蔽,达到观赏立体影像的目的;当左立体影像被扫描出现于显示器的荧幕上时,必须使左电子液晶快门为开启状态,右电子液晶快门处于关闭状态,反之,则右电子液晶快门开启,左电子液晶快门关闭,观看者可看到左或右立体影像,但由于现有的电子液晶快门并无法有效遮蔽入射光线,即无法完全将入射光线全遮,造成电子快门漏光现象,这就使观赏者看立体图像时产生所谓的鬼影现象,即左眼看到左立体影像时右眼也因电子液晶快门漏光,隐约看到左立体影像,反之,当右眼观看到右立体影像时,左眼也因快门漏光,隐约看到右立体影像,即造成鬼影现象。假设理想的电子液晶快门使用现有的电子液晶快门的光学结构(图1)该快门由一偏光轴方向为垂直的一中性线性偏光片B、一液晶分子层D及一偏光轴方向为水平的一中性线性偏光片F等组成,该理想快门为遮蔽状态时,其光学作用过程如下:假设Z轴为光的方向,上述各光学元件B、D、F的光作用面(X-Y平面)沿Z轴且垂直Z轴排列,对一入射自然光A,偏光方向均匀分布于X-Y平面上各方向,经偏光轴方向垂直的一中性线性偏光片B作用后,入射的自然光A的水平偏光被滤除而成一垂直偏光的自然光C;当对快门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层D中的液晶分子不影响入射的垂直偏光的自然光C的偏光方向,使维持垂直偏光经液晶分子层D,而成为一垂直偏光的自然光E,自然光E经偏光轴方向为水平的一中性线性偏光片F作用后,自然光E全被偏光片F遮蔽,处于全遮蔽状态G,市面上的电子液晶快门,因生产中线性偏光片切割误差,手工组装贴合两线性偏光片,造成两线性偏光片的偏光方向无法相互垂直,使之遮蔽时产生漏光现象;当两线性偏光片的偏光方向无法处于相互垂直状态时(图2)该电子液晶快门由一偏光轴方向为垂直的(Y轴)一中性线性偏光片I、一液晶分子层K及一偏光轴方向为偏离水平方向的一中性线性偏光片M等组成,该快门遮蔽时,作用如下:假设Z轴为光进行方向,元件I、K、M的光作用面(X-Y平面)沿Z轴垂直于Z轴排列,一入射自然光H,偏光方向均匀分布各方向,经偏光轴方向为垂直(Y轴)的一中性线性偏光片I作用后,入射的自然光H的水平偏光被滤除而成一垂直偏光的自然光J;当快门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层K中的液晶分子不会影响入射的垂直偏光的自然光J的偏光方向,维持垂直偏光通过分子层K,而成为一垂直偏光的自然光L,自然光L再经偏光轴方向为偏离水平方向的一中性线性偏光片H作用后,垂直偏光的自然光L不能全被偏光片II所遮蔽,在X轴方向残留一小部分光线N,其亮度可被肉眼察觉,造成快遮蔽时的漏光现象,另因液晶分子层及其他材料问题破坏了偏光方向的一致性,也会漏光;(图3)该电子液晶快门由一偏光轴方向为垂直(Y轴)的一中性线性偏光片P、一会破坏偏光方向的液晶分子层R及一偏光轴方向为水平方向(X轴)的一中性线性偏光片T等组成,该快门遮蔽时,其作用为:设Z轴为光进行方向,元件P、R、T的光作用面(X-Y平面)沿Z轴垂直于Z轴排列,一入射自然光O,其偏光方向为均匀分布各方向,经偏光轴方向为垂直(Y轴)的中性线性偏光片P作用后,入射的自然光O的水平偏光被滤除而成为一垂直偏光的自然光Q;当时快门加电压时,会破坏偏光方向的液晶分子层R中的液晶分子干扰了垂直偏光的自然光Q的偏光方向,使垂直偏光的自然光Q的部分光线,散射并分布于Y轴方向之外,而成一垂直偏光部分散乱的自然光S,此散乱的自然光S经偏光轴方向为水平方向(X轴)的一中性线性偏光片T作用后,垂直偏光部分散乱的自然光S无法全被线性偏光片T所遮蔽,在X轴方向残留一小部分光线,即水平偏光的残留光线U,可被肉眼察觉,这就是快门关闭时的漏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遮光率的3D电子液晶快门眼镜,克服快门眼镜可能产生的鬼影现象,提高遮光效果,可将立体像的解析度提高至最佳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明彦,未经林明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3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包透明纸外包装后续热整形装置
- 下一篇:平衡托板式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