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毛细支撑结构的板状热管无效
申请号: | 00233433.X | 申请日: | 2000-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216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嘉豪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F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毛细 支撑 结构 热管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装置部件,特别是一种具毛细支撑结构的板状热管。
现今作为热传导的工具中的热管或热板已被广为采用于作为热源的传热散热设备。不管是热管或是热板,皆具有为外包覆的上、下面板及介于上、下面板之间的毛细组织(wock),运用毛细组织的毛细现象将热源产生的热使工作流体蒸发(evaporate)的气体(vapor)流向冷点,经过热交换后,气体便会被冷凝(condense)成液体流回,不断地进行吸热与放热的热循环工作。由于毛细组织系主要以筛网(screen mesh)或烧结物等介质作为引流机构,若为金属筛网,其不具有对外包覆面板的支撑效果,而且,因为毛细组织本身与面板的内面相接触,产生阻断流动的情形,先前,亦有人开发出如图13所示的板状传导板4。为于传导板上设有如条沟状的突起作为导引流动的孔道,但是,这种结构仅具有前后一维方向上的传导效果,也就是说工作流体仅顺着孔道来回流动,无法形成交错流动,这是习知的传导板最大的缺点。也有人以上述两块支撑体以正交的方式,使其形成纵向流与横向流,但是两种仍是单独方向的流动,反而使热管或是热板整体的厚度变大,仍然无法有效解决流动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热管中液气相变换与流动的工作流体成为无方向性限制、加速传导流动速度、提高热传功效的具毛细支撑结构的板状热管。
本实用新型包括两面板及介于两面板之间的毛细支撑结构;毛细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为设有数导流部板体的支撑体;数导流部形成允许工作流体呈无方向性限制随处流动的热传导效果的二维式流通结构。
其中:
支撑体上设有数贯穿的槽孔。
毛细支撑结构包括数叠置的支撑体。
数叠置的支撑体呈相背叠置。
数叠置的支撑体呈相对套接叠置,于上方处的支撑体的导流部较在下方处支撑体的导流部大。
支撑体两侧表面与两面板之间设置有毛细传导体。
两支撑体侧表面与两面板之间设置有毛细传导体。
导流部为成型于支撑体板面的数组槽孔。
导流部为成型于支撑体板面的数组突出部。
为数组突出部的导流部呈规则单点状设置。
为数组突出部的导流部呈不规则单点状设置。
为数组突出部的导流部为条状突出部。
为突出部的导流部板面上设有贯穿的槽孔。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两面板及介于两面板之间的毛细支撑结构;毛细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为设有数导流部板体的支撑体;数导流部形成允许工作流体呈无方向性限制随处流动的热传导效果的二维式流通结构。使毛细支撑结构既形成支撑作用,又构成二维引导方式,即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多平面的空间式立体架构,以允许热管中工作流体的蒸气能迅速朝各方向传导移动,并于冷凝成液体后迅速流回,使热管中液气相变换与流动的工作流体成为无方向性限制、加速传导流动速度、提高热传功效,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槽孔)。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单点突出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槽孔)。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单点突出部)。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槽孔)。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单点突出部)。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槽孔)。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剖视图(支撑体上导流部为单点突出部)。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结构示意立体图(导流部为槽孔)。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结构示意立体图(导流部为单点突出部)。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结构示意立体图(导流部为条状突出部)。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结构示意立体图(导流部为不规则的突出部)。
图13、为习用的板状传导板结构示意平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面板2及介于两面板2之间的为支撑体1a(1b)的毛细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支撑体1a上形成数导流部10a。如图2所示,支撑体1b上形成数导流部10b。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嘉豪,未经李嘉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3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