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暗场防眩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34746.6 | 申请日: | 200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341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子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子湘 |
主分类号: | B60J3/02 | 分类号: | B60J3/02;B60J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102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暗场 眩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驾驶员夜间开车所用的防眩光装置。
目前有两种防眩光技术:一种是采用在所有车辆的前照灯罩上和前挡风玻璃上贴偏振片;另一种是在眼镜片上镀多层干涉膜,再在此膜上镀强衰减膜层,称为夜视膜。前者由于贴了偏振片,车辆的照明强度和观察物体的亮度均下降50%以上,而且要求所有夜间上路的车辆均按规定方向贴偏振片才能起作用,因此很难推广,至今世界各国无一实行。后者因膜层直接镀在眼镜片上,带来诸多缺点:由于离眼睛太近,远远小于人眼的最小明视距离,使夜视膜周边存在加宽了的模糊带,影响观察。另外,对近视患者,由于屈光度各不相同,无法使用此镜;即使无近视的正常眼睛,由于各人的瞳孔距离各不相同,若使用此镜不能保证夜视膜所覆盖区域的一致性。同时,因为提高色分辨率而镀的多层干涉膜的存在,使可见光透射损失太大,更因色彩的相减混色作用引起对交通信号的误判。最后因眩光阈值与目标光和环境光的相对值有关,随时都在变化,不是一个常量,如简单地镀上夜视膜,不是由于衰减不够防不了眩光,就是由于过度衰减而影响对覆盖区域视场内景物的分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不同瞳孔距离的人使用的可调整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既适合正常人使用,也适合近视患者使用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不同等级路面、不同交通规则地区使用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一种微暗场防眩光装置,由可以套在头上的支架、连杆、水平滑杆和在滑杆两端能分别左右移动的微暗场元件组成;在交通规则规定车辆右行的地区,两微暗场元件设置在驾驶员两眼视向正前方地平线能遮住50-150米处左侧双车道路面的位置;对交通规则规定左行的地区则取上述右侧对称位置;元件下缘的初始位置位于该状态下的两视轴线所在平面,每个元件的水平线度对眼睛的视角为3°-10°;两暗场元件所在平面与视轴相垂直,与眼睛的距离为6cm-24cm。
在使用滤光片作为微暗场元件时,首先根据使用者的瞳距调整滑杆上两元件的位置,调整的方法为:注视前方50-150米左侧某目标物接近地面的一部分,使用右眼(闭左眼),将右边的滤光片调到遮住目标物的该部分,并记住该部分的位置;在不变动头部位置的情况下使用左眼(闭右眼),将左边的滤光片调到遮住目标物上述部分。当两眼同时观察时,瞳孔距离与滤光片位置就相匹配了,两滤光片能同时遮住同一区域就可使用了。当远处有目标车灯辐照时,只需移动头部位置使滤光片的下端浅色部分遮住目标车灯光,露出灯下的路面未遮住。随着目标车驶近,辐照强度逐渐增强,滤光片下部浅色低衰减区因衰减不够而不能避免眩光,可低头将滤光片位置下移,使用较上部的深色较强衰减区,使吸收率逐渐增大,直到没有眩光感觉。但仍能分辨滤光片所遮住的地面部分的路况,而正前方和两侧滤光片未遮住的绝大部分的路况仍与目标光未出现前一样。这样就能既防眩光又有未受干扰的视野。这种装置适用于眼睛正常但瞳孔距离互不相同的广大人群,也适用于近视和散光的人;它适用于交通规则为左行或右行的地区,还适用于不同等级的路面。
图1是使用原理示意图。
图2是眼镜架为支架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示意图。
图3是以头盔为支架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示意图。
其中,1是眼镜架;2是连杆;3是滑杆;4和5是微暗场元件;6是头盔;7是透明面罩;8是设在透明面罩上的连杆。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子湘,未经徐子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47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