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力水稻钵苗移栽机无效
申请号: | 00235492.6 | 申请日: | 200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4254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井有线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延边科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来伏 |
地址: | 1334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力 水稻 移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力水稻钵苗移栽机。
传统的人工移栽秧苗是将简塑育秧盘内的钵苗一株一株往田里插,或者抛秧,抛秧的结果不均匀,二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另外,现有的一种机动式水稻钵苗移栽机其原理是把简塑盘上的钵苗取下后放入行距落筒中,边向前运动机械边落下钵苗,落下的秧苗留在田地的表面上,没有进入田中的一个深度,风吹时秧苗易倒伏,风大时可以把秧苗吹走,使之形成缺苗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钵苗抓起移栽到田里有一定深度、代替手工移栽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效率、移栽质量的人力水稻钵苗移栽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人力水稻钵苗移栽机包括有传送动力的连杆机构、抓秧机构、导轨机构、横向送秧机构、纵向送秧机构、机架和托秧盘,其中的横向送秧机构是由托秧盘下面固定在齿爪座上的齿爪滑板、齿爪及其上的拉簧、固定在导轮行程板上的齿条、齿条两端的定位板扣换向板、停止工作时稳固导轮行程板的卡位板构成,其特征是:
所述的抓秧机构包括有固定在传动轴上爪座板,每个爪座板上设有左、右夹秧爪,左、右夹秧爪的尾端分别连接控制其开、闭的前、后拉杆,前、后拉杆的中部分别与转盘上的前拉杆转盘、后拉杆转盘相应固定,前、后拉杆转盘分别通过螺钉活接在转盘上,转盘设在固定板上,转盘上设有压簧和齿口,转盘一端的齿口与卡爪的一爪钩相对应配合,卡爪另一个爪钩与带有限位轮的限位连接板对应配合,限位连拉板上设有调节限位轮高低的调整螺钉,卡爪与连杆机构中的提升拉杆相铰接,转盘另一端的齿口与回位爪相对应配合,回位爪上设有回位拉簧,固定板上还铰接有传送动力的打轮;
所述的导轨机构是由固定在机架两端的两个导轨构成,导轨呈“8”字形,传动轴两端设有的滚轮相应在导轨内滑动,导轨中心交叉处设有活动爪,活动爪靠扭簧回位;
所述的纵向送秧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秧箱托轮上配置有导向角钢板,与导向角钢板构成一体的框架上设有转向轴,转向轴中间设有使其回位的摆片,承受横向送秧机构中打轮板下压的左、右拔轮体设在转向轴上、摆片两侧的相应位置,转向轴一端设有由调整螺钉、销轴固定的摆臂、拔轮杆,拔轮杆与滚筒一侧的棘轮相配置活动,转向轴另一端设有支承限位板和拉簧。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使抓秧、移秧、插秧、横向送秧、纵向送秧能够连续完成,从而保证移栽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秧苗的株距、行距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特别适合水田地势不平和小型田地的山区地方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抓秧机构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向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送秧机构图。
图6为图5的C向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横向送秧机构图。
图8为图7的D向视图(导轨结构)。
人力水稻钵苗移栽机,包括有传送动力的连杆机构、抓秧机构、导轨机构、横向送秧机构、纵向送秧机构、机架和托秧盘,
连杆机构中的拉杆1固定在机架16上,力臂杆2一端与固定在机架16上的连杆4通过销轴3相铰接,力臂杆2通过连接杆5与提升拉杆19相铰接,连杆4上固定有撞块30,拉升拉杆19一点铰接在抓秧机构的卡爪17上,提升拉杆19的另一点通过连杆23铰接在曲杆21上,曲杆一端固定在抓秧机构中的传动轴34上,曲杆21另一端固定在连杆20上,曲杆21与机架前端之间设有助力拉簧81,连杆20两端固定在机架两侧的连杆18上,连杆18一端固定在传动轴34上,另一端通过连杆6铰接在机架1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井有线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龙井有线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5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