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机油油压自动停机泵无效
申请号: | 00237001.8 | 申请日: | 200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224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明;吴飞;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文明;吴飞;吴勇 |
主分类号: | F01M1/22 | 分类号: | F01M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102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机油 油压 自动 停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自动停机装置。
柴油机内的机油所产生的2-5千克压力的润滑,是其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柴油机如果缺少机油或者机油泵、管等零件损坏,造成机油压力不足,就会导致柴油机烧主轴瓦或者连杆瓦,严重的会造成主轴和连杆报废;若是多缸柴油机,会引发连杆瓦咬死、连杆螺丝折断、活塞和连杆打破机身的严重后果。目前市场上尚未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柴油机缺少机油压力时能够使柴油机自动停止运转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一种柴油机机油油压自动停机泵,由有似“井”型内腔通道的泵体和安装在泵体的内腔与入油端、排气端、开关端、机油端以及出油端的部件组成,其中,泵体的开关腔和机油腔直通,排气腔和出油腔直通,入油腔从侧面通入排气腔,入油腔通过柴油通道与开关腔侧相通,开关腔与出油腔交叉相通;入油端由装有入油管的入油螺栓固定密封:排气端由装有排气阀门的排气螺栓固定密封;开关腔由装有磁力开关的开关螺栓固定密封:磁力开关抵在芯子弹簧上;芯子弹簧套在开关阀门上:开关阀门抵在油泵芯子上:出油端由装有出油管的出油螺栓固定密封;机油端由中间有通孔的芯子螺栓固定密封;芯子螺栓上设置装有机油管的机油螺栓,机油管中部有机油通孔;芯子螺栓抵在芯子导程套上;油泵芯子一端套在芯子导程套上,另一端伸进开关腔。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为:把柴油过滤器的出油管接到本实用新型的入油管上,把本实用新型的出油管接到输油泵或者高压油泵的入油管上:把本实用新型的机油管一端接在柴油机机油表上,另一端接在机身原机油表管接头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好后,必须将柴油机内的柴油管中的空气排空:把排气阀门打开,柴油从入油管进入腔,经排气腔、出油腔、出油管,进入柴油机。排空空气启动运转正常后,关闭排气阀。按动柴油机运行电钮,12-24V磁力开关自动打开开关阀门,柴油经入油腔、柴油通道、开关腔、出油腔、出油管,进入柴油机,柴油机正常运转。此时,由于机油的压力作用,开关阀门打开。当自动泵使用时间较长时,只要将其弹簧拧紧即可。在柴油机运转过程中,若因故机油无压力,由于芯子弹簧的作用,自动泵开关阀门关闭,柴油油路不通,主机将在25秒内停止运行,避免了继续运行造成的损坏。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其中,1是机油螺栓;2是机油管;3是芯子固定螺栓;4是泵体;5是芯子导程套;6是油泵芯子;7是芯子弹簧;8是开关阀门;9是出油螺栓;10是出油管;11是排气阀门;12是入油螺栓;13是入油管;14是磁力开关;15是排气螺栓;16是铜垫片;17是定位圈;18是柴油通道;19是开关螺栓。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一种柴油机机油油压自动停机泵,由有似“井”型内腔通道的泵体4和安装在泵体的内腔以及入油端、排气端、开关端、机油端以及出油端的部件组成,其中,泵体4的开关腔和机油腔直通,排气腔和出油腔直通,入油腔从侧面通入排气腔,入油腔通过柴油通道18与开关腔侧相通,开关腔与出油腔交叉相通;入油端由装有入油管13的入油螺栓12固定密封:排气端由装有排气阀门11的排气螺栓15固定密封;开关腔由装有磁力开关14的开关螺栓19固定密封:磁力开关14抵在芯子弹簧7上:芯子弹簧7套在开关阀门8上;开关阀门8抵在油泵芯子6上;出油端由装有出油管10的出油螺栓9固定密封:机油端由中间有通孔的芯子螺栓3固定密封;芯子螺栓上设置装有机油管2的机油螺栓1,机油管2中部有机油通孔;芯子螺栓3抵在芯子导程套5上;油泵芯子6一端套在导程套5上,另端伸进开关腔,在其处于出油腔部分的中部设置一定位圈17。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螺栓代替磁力开关,螺栓直接抵在芯子弹簧上。当启动机器,柴油管原先有剩余柴油,机器可以运行;运行后机油有压力,顶起油泵芯子,开关阀门打开。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排气阀上开一细孔,使入油腔与出油腔相通。该细孔的柴油流量不能满足机器的正常运转,但能防止别处漏柴油时,得到补充,维持柴油的供给。在用螺栓代替磁力开关时,这样能保证柴油管里有剩余的柴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文明;吴飞;吴勇,未经吴文明;吴飞;吴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70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