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无效
申请号: | 00238521.X | 申请日: | 2000-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4317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国阳 |
主分类号: | A01K91/03 | 分类号: | A01K91/0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南投***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钓鱼 用钓线组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特别适用于具有较佳结构及水平支撑附加组合件的连接件,该连接件主要是在于两个外端具有转环的转子间,辊压连接一中段具有支撑片体的连杆等组合而成。使该连接件在约线组上连接使用时,可以由两连杆提供附加组件扣结组合,再由支撑片体对附加组件作水平承托,以达到附加组件能够水平延伸使用。
如图1所示,为一般钓鱼用钓线组中的连接件10,其主要是由多个呈对半展开的转子11,在两转子11间以连杆12予以扣压后再辊压连接组合,并于最外端的两个转子的外端连接有环体13。
前述的连接件10,已在钓界中使用多年,因常发生连接件10由转子11与连杆12间脱落分离,而造成钓线组下段的流失。分析之所以会发生连接件由转子与连杆间分离的原因,在于转子11是以铅金属为材料,先行制造成两个由一边连接而呈对半的半球体111、112,在与连杆12连接时,是将两半球体111、112相对压合,来对连杆12扣压,再作辊压连接。如此一来将会造成转子与连杆12间的旋转灵活度降低外,更重要的是转子11因制造不良,常发生对半破坏松开,而使连杆自转子内脱落,失去再使用功能。
再者,该连接件10的两转子11间的连杆12,在钓友从事钓鱼活动时,最常在连接件10上附挂的组合件,以别针居多,其用意是用来连接钓钩组,要让钓钩组尽量远离钓线组主体。然而,该连接件10的两转子11间的连杆12在提供别针扣结时,该别针在无任意物件的承托下,只能依转子11上端作承托,相对的就无法将别针予以托高呈水平状,只能呈小距离(离连接件距离)下垂状,如此将更容易造成钓钩组与钓线组主体缠结。
如何将前述连接件10,因结构设计不良,在实际使用时有容易分离破坏,不耐久用,同时无法将附挂连接的别针作水平承托,相对的只能让与别针连接的钓钩组呈小角度支撑的下垂状呈现等问题,是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突破解决的问题点所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在两转子间的连杆中段上具有支撑片体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能提供附挂组合件作水平承托延伸,来达到连接件与附挂组件间具有较佳的展开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结构设计钓鱼用钓线组的连接件,以提高连接件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转子依连杆间隔辊压连接组合,并于两端的两个转子外端各辊压连接一转环等组合而成,其特征是:两转子连接的连杆中段间设有一呈水平扩大面积的支撑片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转环为扣合件,扣合件一端连接于转子外端,向外延伸后形成一环体,再继续延伸后在末段折返形成一R字形弹性扣体。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转环为扣合件,扣合件连接于转子外端,向外扩张延后再缩合形成一中空扩大部后,再予以延伸形成一末端呈封闭状的楔合部。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在两转子间的连杆上扣结一别针,别针受支撑片体承托,使别针可以依连接件呈水平向外延伸,末端形成一环体。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别针在杆体末端连接一转子后再连接一转环。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别针向外延伸后形成一环体再继续延伸后在末段折返形成一R字形弹性扣体。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一端的转子外端的转环,扣结一不同造型的别针。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连接件由其一转子外端的转环连接于以另一种组合形态呈现的连接件的连杆上的两珠体间。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一端的转环与一呈铃形的珠体连接,使珠体与连接件间可以相对旋转活动,同时该珠体纵向贯设有一穿孔。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转环为扣合件,扣合件一端连接于转子外端,向外延伸后在末段折返形成一非封闭性环扣体,并于环扣体上方的扣合件上结合一抵压件,抵压件抵掣于环扣体。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在环扣体以上的扣结件与下端转子间设有铅锤体。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两端转子间的连杆,在支撑片体的下段与下端的转子间,再以一连杆连接一中空转子,中空转子的内部依连杆下段拴套一弹性元件,其末端形成扩大状来支撑弹性元件。
前述的钓鱼用钓线组连接件,在中空转子与下端转子间结合一铅锤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国阳,未经林国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85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